第十讲---20世纪西方.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讲20世纪西方文论第一节以语言、结构、文本为圆心的形式批评第二节以创作、接受、阅读为圆心的意义批评第三节以话语权力、意识形态为圆心的文化批评第一节以语言、结构、文本为圆心的形式批评西方人为“形式主义”所下的定义通常包括两点:第一,在文学中排除或者缩减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因素;第二,将作品、文体乃至整体的文学视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另外,“形式主义”也常常意味着更重视文学的形式-技巧方面,而不大重视意义和主题。

但是如果我们将20世纪西方几种相关的形式批评贯通起来,将其看作一个相互联系的范式,应当可以发现其中超越“形式”的意义。在这条线索上,有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有英美新批评,有结构主义和叙事学,也有符号学理论。*一、俄国形式主义到布拉格学派(一)概况

俄国形式主义是1915至1930在俄国盛行的一股文学批评思潮,其组织形式有以雅克布森(后来流亡至布拉格)为首的“莫斯科语言学学会”和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的“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其成员大多为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学生。

俄国形式主义在当时的主要针对性质疑在于:文学批评是否一定要依赖于有关作者及其时代背景的传记式考察?俄国形式主义力图在历史、哲学、传记、心理学等等研究之外,为文学批评建立独立的规则。雅克布森: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1920年代后期,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代表纷纷流亡国外,从而使布拉格学派成为它的理论延续。布拉格学派将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运用到文学研究之中,从语言学的角度将文学作品界定为一种自身的结构,在俄国形式主义和后来的结构主义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西方学者一般认为:俄国形式主义和布拉格学派都是为了回应当时正统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压力,才过多强调了文学作品的内部关系,而忽略了文学作品与作者、读者以及社会-历史环境的外部关系。(二)俄国形式主义核心概念——“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发表于1914年的题为《词语的复活》论文,被认为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20世纪形式主义文艺理论思潮的开始。在这篇短文中,什克洛夫斯基阐述了对语言自动化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如果我们注意观察一下人类心理感受的一般规律的话,就会发现,一件事物被感受若干次后感受过程便开始进入无意识的“自动化”领域,这时候事物就会“枯萎”,也就是说引不起人们足够的注意力。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自动化现象的实质,是人们对事物的形式已经麻木、僵化,“事物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知道它,但却对它视而不见”。“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了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但是艺术的这种“陌生化”的效力也是有时限的,若干年后,不再新颖,便丧失了其陌生性。“对我们来说,古典作家的作品已被习惯性的玻璃铠甲保护起来,现在它们都成了我们心里的茧子——我们对它们已经没有感受了。”艺术形式的创造与老化的过程,也就是艺术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小到一门具体的艺术,大到作为整体的艺术史,都可以被描述为“自动化∽陌生化”之间的循环往复的运动。艺术避免衰老、退化的办法就是不断地追求“陌生化”。什克洛夫斯基在论述托尔斯泰时认为,托尔斯泰之所以能创作出陌生化的作品,首先在于他拒绝认知事物,而是把事物当作第一次看见的样子来描写,好像它是第一次发生一样,例如他对大多数人习以为常的鞭笞(“把那些犯了法的人脱光衣服,推到在地,并用树条打他们的屁股”,过几行,“鞭打脱得光光的屁股”,又加了注解“为什么一定要用这种野蛮、愚昧的方法致人疼痛,而不用别的方法,譬如,用针刺肩膀或身体其他部位,把手或脚夹在钳子里,或是用其他类似的方法”)的描写便是如此。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写作中,要不断变换视角,择取一个为大多数人所忽略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观察和描绘,从而把熟悉的体验变为陌生的。例如托尔斯泰在小说《霍尔斯托密尔》中,从马的角度来表现当时受压迫者对农奴制的感受。从陌生化理论出发,什克洛夫斯基对诗歌语言作了如下规定:“无论是从语言还是词汇方面,还是从词语的排列和结构方面来研究诗歌语言,我们到处都可以遇到这样的特征:它是有意为摆脱接受的自动化而创作的,它人为地使接受过程受到阻碍,达到尽可能的紧张程度和持续很长时间”,“这样我们就可以把诗歌语言规定为受阻碍的扭曲的语言”。诗歌语言的受阻碍性和扭曲性构成了诗歌语言区别于日常语言的独特魅力。文学的本质是通过变形和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