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操经验】分期收款汇算调整-成本调不调.pdf

【会计实操经验】分期收款汇算调整-成本调不调.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计实操经验】分期收款汇算调整成本调不调

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就是先销售,但不一次性收款,而是分期收

回,实质上,带有融资的性质。

会计上,将此业务等同于:销售商品+融资服务。

增值税上,销售商品+融资服务,按规定应该“视同销售”。所

以,增值税上的理解,没有融资服务,就只是一个分期实现的销售

行为。

企业所得税上,也将此业务理解为分期实现的销售行为。

所以,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在税会上,形成了差异,需要在汇算时

进行纳税调整。

先分析业务。

因为带有融资性质,分期收款的总金额,应该大于一次性收款的

金额。比如,公允销售额为117万元,分四次收款,每半年一次,

每次35万元,则合计收款为140万。差额23万元,就是融资的利

息收入。当然,以上收入都是指含税收入。

会计处理时,确认100万元的销售收入,结转对应的成本,比如

60万元,则其销售毛利为40万元,与一次性收款销售的毛利润基

本一致。

会计同时确认23÷1.17=20万元的“未实现融资收益”,在未来

的融资期间,按现值冲减财务费用。

此笔销售业务合计的增值税销项=140÷1.17×17%=20万元,并不

需要在销售时一次性确认,因为增值税分期确认收入,也形成了税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会差异。未确认的增值税销项,可以暂挂在“应交税费-待转销项

税额”之中。按增值税政策,于收款之日,转入“应交税费-应交

增值税(销项)”明细科目。

业务分析清楚,分录就呼之欲出了:

借长期应收款140万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万

贷未实现融资收益20万

贷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20万

同时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60万

贷库存商品60万

收第一笔款35万,此时确认此35万的增值税纳税义务,同时开

35万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收款、往来下账。

借银行存款35万

贷长期应收款35万

计增值税,35÷1.17×17%=5万元,转五万进销项。

借应交税费-待转销项税额5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5万

然后是结转第一期融资收益,假定经计算,其现值为7万元。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7万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贷财务费用7万

再然后,就到了年末,企业所得税按年计算,对前述税会差异,

要进行纳税调整。

首先,收入的调整:所得税按合同约定收款时间与金额确认收

入,所以,本年收入只确认为:35万÷1.17=30万元。

会计收入(账载金额):100万,税法收入(税收金额):30万

所以,结论就是纳税调减70万元。

填《未按权责发生制确认收入纳税调整明细表》(A105020)第6

行的本年数,其计算结果为-70万纳税调整,反映到《纳税调整明

细表》(A1050000)就是70万元的纳税调减额,于是完成了收入的

调整。

其次,成本的调整。

这个就出现不同的理解了。

一种观点认为,收入如果只确认了四分之一,那么,成本也只能

确认四分之一,会计处理的60万销售成本中,只能扣15万元,另

有45万要调增。

成本只能扣四分之一的理由是什么呢?

有人讲,这是收入与成本匹配原则,也叫配比原则。

但是,《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件,并没有规定企业所得税

有配比原则。所以,拿配比原则来说事,显然是不靠谱的。

又有人讲,这是权责发生制原则。

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博会计学堂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但是,权责发生制指的是成本在其发生的“所属期”扣除,此批

产品于本年全部转移了所有权,成本确实全部发生在本年,按权责

发生制,不正该本年扣除吗?

蓝老师专门提醒,千万不要把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搞混淆了。

二者完全不同,我在企业所得税规则的网络课程中,会专门讲解。

还有人讲,既然收入还有四分之三没有确

文档评论(0)

134****48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