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作文素材:文化篇-【口袋书】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docx

专题04 作文素材:文化篇-【口袋书】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

专题04作文素材:文化篇

素材一:经典词汇

琼楼玉宇碧瓦朱甍雄关万里飞檐反宇雕梁画栋革故鼎新薪火相传兼收并蓄

素材二:经典标题

1.《不能承受的文化之轻》

2.《悠悠文墨贯古今》

3.《漂其黑,守其白》

4.《民族智慧,代代传承》

5.《任是流行也精彩》

6.《弦歌不辍,薪火相传》

7.《拨动世界心弦的声音》

素材三:经典语句

1.文化如水,浸润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承自古老礼乐文化的庆典,仿佛一种隐喻——只有涵养过辉煌灿烂的文明,一个民族才能砥砺复兴的壮志;只有身处于风雷激荡的时代,一种文明才能焕发生命的光彩。

3.于历史深处探寻,中华文明绵延传承,从不具有排他性,而是在包容并蓄中不断衍生发展。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中华民族曾经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也曾经创造了万国衣冠会长安的盛唐气象。

4.在扫墓祭祖中追寻家的意义,在行孝尽哀中体味亲情的价值,无疑是清明节极为重要的人文底蕴之一。——《在慎终追远中涵养家风文化》

5.有魅力的文化不是静态的,自信的文化不是封闭的,只有让文化流动起来、让文明活起来,才能生生不息。——《自信的文化是流动的》

6.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扎根生活;生活的美好,需要文化的滋养。于传统哲学中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从诗词歌赋中感受东方审美的意境,在古典艺术中体察均衡细致的和谐.....当传统文化照进当代生活,映射出的光芒格外绚烂夺目。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8.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也离不开文化的兴盛繁荣。

10.文化,可喻之为河。有源头活水,有支流汇入,一路奔腾向海,会穿行峡谷掀起巨浪,也会途经平原静水深流,沉淀下河床,滋养出沃野,哺育出勃勃生机。理解文化,就需要理解其水有源、其流有势、其去有向,才能在大浪淘沙中赓续文化的基因。——《“文化自信”三喻》

11.文化,可喻之为山。壁立万仞,挺拔巍峨,为地之锁钥,为天之柱石。山中既有大树参天,也有溪流边野花烂漫,可曲径通幽,更可登临远望。把握文化,就需要把握其高远之处、其仰止所在,才能在高天厚土间树立文化的坐标。——《“文化自信”三喻》

12.文化,也可喻之为海。万川涌入,涓流汇集,因包容而成其大,因丰富而成其广。可载大舟,亦可浮一苇,“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发展文化,就需要发展其多元、多样,其宽容、宽广,才能在兼容并蓄时更新文化的血脉。——《“文化自信”三喻》

1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长河浩荡,在时间的轴线上,把握住历史、现实与未来;高山巍峨,在精神的维度中,把握住时代精神、民族精神与核心价值;大海空阔,在世界的尺度上,把握住文化的交锋、交流与交融,才能建立起真正的文化自信,让当代中国大踏步走向世界、走向未来。——《“文化自信”三喻》

14.灿若星辰的文化和自然瑰宝,在历史烟云里铭刻辉煌的过去,在世代传承下见证精彩的现在,更在历久弥新中孕育美好的未来。

15.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

16.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

17.“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跨越千年,朱子余音犹在。灿若星河的文化遗产,恰如“有源之水”,滋养中华民族绵延不绝。

18.中华大地上,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的文化长卷徐徐展开:正定古城重现北方雄镇风貌,鼓浪屿演绎万国建筑博物馆风情,古城潮州留驻岭南文化穿越时光的精魂,北京胡同镌刻古都记忆与浓浓乡情,八廓街见证西藏翻天覆地历史巨变……

19.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四位一体,蕴含五千年中华文明深厚积淀的磅礴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引领。——刘怀丕

20、中国文化有很深的根,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有很强的历史意识,并会以史为鉴。——马丁·雅克

21.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孔颖达(大国风范、复兴汉服、传承文化)

22.文化绝不是一幅死的、挂在墙上已经完成的画:油墨已干,不容任何增添涂改。——龙应台(文化传承与创新)

3.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丘吉尔(文化创新,传统文化)

24.人类文化的悲

文档评论(0)

tien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