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pptx

4.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pptx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2课:辩证唯物论第1课:哲学基本理论第4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3课:唯物辩证法3.1、总特征1—联系观3.2、总特征2—发展观第5课:社会历史观第6课:人生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3.3、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认识的含义?两种形式(两个阶段)?感性认识的含义、形式?理性认识的含义、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2.实践的含义?三种形式?三个特点?3.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4.理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5.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6.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阅读课本P48-53页,思考下列问题,在课本做好标记。自主学习

01认识和实践

一、认识与实践(一)认识1、认识的含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主体:人(而非动物)性质:积极的(不是被动的)注意:认识与意识本质上是一样的,都属于主观世界。区别在于:意识相对于物质而言,属于唯物论范畴;认识相对于实践而言,属于认识论范畴。

2、认识两个阶段:发展深化依赖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含义:形式:理性认识含义形式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现象--外部联系--各个方面的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借助抽象思维--本质--全体-内部联系--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概念、判断、推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觉:看到颜色、闻到味道、触摸到形状等(个别属性)知觉:对苹果整体认知表象:当苹果不在眼前时,根据记忆可以浮现它的样子。概念:用语言概括出苹果的本质属性,具有抽象性。判断:哪种是苹果,哪种不是苹果。推理:根据苹果落地,得出万有引力规律。感性认识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生动的直观”“抽象的思维”注意:①二者相互转化的说法是错误的,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②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可靠也是错误的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不懂。”船夫说。“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更不懂。”哲学家感慨:“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不会,不会!”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要重视什么?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A.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两层基本含义:对象主体性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二)实践

直接现实性: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设计方案盖房子房子(主观)(客观)(实践)

根据实践的含义,判断下列哪些活动属于实践?(1)蜜蜂酿蜜(2)鹦鹉学舌(3)学生学习理论(4)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桥(5)农民种庄稼(6)经济体制改革(7)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2、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如兴修水利、植树造林等)(如革命和改革、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等)科学实验自然科学实验,如太空育种实验等社会科学实验,如高考改革试点等

根据实践的含义,判断下列哪些活动属于实践?(1)蜜蜂酿蜜(2)鹦鹉学舌(3)学生学习理论(4)工人修建港珠澳大桥(5)农民种庄稼(6)经济体制改革(7)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生产实践生产实践

回顾中国探月工程这些年的历程:古有“嫦娥奔月”,今有卫星探月。我国于2003年3月1日启动第一个探月工程即“嫦娥工程”。该工程有三个阶段:“绕”—2004年~2007年(一期),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落”—2013年前后(二期),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回”—额2020年前(三期),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该工程总体要完成四大科学目标: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特性、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工程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有工程设计、卫星系统、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系统、地面应用系统、巡视器系统等等。我国通过各部门团队的配合,从2007年10月24日的“嫦娥一号”探测并获取了月球表面相关数据,到2014年10月24日的“嫦娥五号”验证了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的相关技术等重大突破,每一次都体现技术更新、难度更大、任务更复杂的特点。思考:1、中国探月工程是实践活动吗?由哪几个要素构成?为什么中国现在还不能实现载人登月?客观物质性(主体、对象、手段)(实践活动受客观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