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2及解析.pdf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2及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2

一、积累(22分)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飞天奔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根深dì固的梦想。在航天人几代人、几十

年的努力下,嫦娥五号探月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带回1731克

月壤。身为中学生的我们,应当传承追逐梦想、孜孜以求的探月精神。无

论身在何处,我们都要牢记那句zhēn言:“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1.给加点字注音。

飞天奔月________孜孜以求_______

2.看拼音写汉字。

根深dì_______固zhēn言________

3.横线处应填的词语是()

A.持之以恒B.大刀阔斧C.紧锣密鼓D.精打细算

4.以下是同学们搜集的有关“锐词”的材料。根据材料,说说什么是“锐词”。

【材料一】锐词: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

布,《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全面部署。

【材料二】锐词:四海八荒体

随着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而出现的网络流行文体,句式特点

为:句中要带有“四海八荒”几个字。如“四海八荒中最美的上神”“四

海八荒谁敢惹帝君”“四海八荒中谁比得了太子夜华”等等。比如你想称

赞一个姑娘美,只会说倾国倾城就落伍了,要说“四海八荒第一绝色”。

【材料三】近年来的一些锐词:

一带一路人工智能共享单车无人超市两免一补厕所革命

5.在学校图书馆的留言簿上有这样几段话,请你找出说法有错的一项(2分)

()

A.读书就是修行:读曹文轩的《孤独之旅》,明白了孤独之旅正是心灵成

长、自我觉醒之旅;读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懂得了关注自我内

心世界,努力、真诚地修筑好心中的精神大厦。

B.读书就是思考:读《怀疑与学问》,在“学则须疑”的观点中,认识疑于

学的重要性,不轻信,善思辨;读《创造宣言》,在作者呼唤、倡导勇敢

创造的观点中,反观自身,坚定理想,提升素养。

C.读书就是旅行:读《醉翁亭记》,既赏滁州美景,又能体会欧阳修“与

民同乐”的表象背后借醉消愁的本质;读《湖心亭看雪》,既览西湖洁净雪

景,又能感受张岱旧游如梦的淡淡哀伤。

D.读书就是读心:读《范进中举》读出范进醉心功名的怜与悲,也读出他

圆滑世故、灵魂卑劣的丑与鄙;读《三顾茅庐》,读出刘备求贤如渴、礼

贤下士,也读出诸葛亮运筹帷幄、心系苍生。

6.4

综合性学习(分

“”

班级班刊君子自强不息栏目组正在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推荐名言】

(1)请向栏目组推荐我国古代自强不息的名言或格言一则,并简述推荐理由。

(2分)

【采访名人】

(2)根据下面文字,以班刊小记者的身份连线采访女航天员王亚平。请紧扣

自强不息这一主题,设计一个采访的问题。(2分)

成为正式的飞行员后,她一次次临危受命,驾机执行过汶川抗震救灾、北

京奥运会消云减雨、部队战备演习等重大任务。

2009年,她终于通过了层层考核检查,成为航天员。航天员的生活,和她

预想的很不一样,不仅要学习海量的知识,还要进行无数超越身体极限的

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这是一场零失误、零差错的考核。一个出舱动作,

都要反复熟悉、揣摩形成肌肉记忆。她用实力证明,在太空里巾帼不让须

眉。今天,她成为中国进驻空间站的第一位女航天员。这位飞天女英雄,

叫王亚平。

7.根据语境,补写出古代诗文名句。(8分)

诵读古诗文,我们从“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野芳发而幽香,

________”中感受山河壮丽优美;从“以中有足乐者,________”中学习

古人好学淡泊;从“________,醒能述以文者”“________,后天下之乐

而乐”中体会到古人的民本情怀。

学以致用,我们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________,

________”,表达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我们用范仲淹《渔家傲·秋

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ch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