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黎贡山地区喜马拉雅扭角羚生态廊道设计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高黎贡山地区喜马拉雅扭角羚生态廊道设计技术规程--编制说明.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黎贡山地区喜马拉雅扭角羚生态廊道设计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包括任务来源、协作单位、主要工作过程、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工作等;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随着高黎贡山国家公园建设的推进,高黎贡山旗舰物种的生态迁徙廊道建设也必须跟进。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高黎贡地区野生动物全景动态监测体系建设与安全评估示范》对高黎贡山羚牛生态廊道设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为此,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动物学会的牵头下,从2023年10月就开始组织实施《高黎贡山地区喜马拉雅扭角羚生态廊道设计技术规程》团体标准策划和制定工作。

(二)起草单位

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三)主要起草人及任务分工

该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有何水旺、李学友、胡文强、胡哲畅、蒋学龙,所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何水旺和胡文强负责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胡哲畅负责相关制图工作,蒋学龙和李学友负责标准的审核校对工作。

二、制定标准的必要性、目的及意义

高黎贡山地区种植业的扩张、公路和水利设施的兴建,导致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形成大量人工隔离带,从而造成高黎贡山地区喜马拉雅扭角羚(Budorcastaxicolor)(以下简称“高黎贡羚牛”)种群栖息地岛屿化、破碎化,将羚牛种群隔离于不同的“孤岛”中,严重阻碍种群间交流,威胁羚牛的生存与发展。根据我们对高黎贡山大型哺乳动物长期监测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高黎贡山地区的羚牛种群存在不连续分布;适宜栖息地分析结果也表明栖息地斑块化、破碎化较为严重,南北种群的交流存在巨大的障碍。不同地区种群隔离严重,进而会导致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下降。因此高黎贡羚牛的保护工作迫切需要进行栖息地修复并修建生态廊道以促进不同区域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三、主要起草过程

(一)成立项目组

成立标准制定项目组,明确项目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对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与技术资料进行调查与收集。

(二)标准起草

根据我们对高黎贡山大型哺乳动物长期监测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确定高黎贡山羚牛生态廊道设计技术规程的框架结构,包括适宜栖息地评估、生态因子的选取、阻力图层的构建及阻力值的确定等内容,参考标准编写格式,起草小组编写了该标准草案。

(三)专家意见征询

本标准广泛征求了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等专业领域专家的意见,根据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经项目组内部充分讨论,进行分析、整理和完善,

完成《高黎贡山地区喜马拉雅扭角羚生态廊道设计技术规程》送审稿及编制说明,等待召开标准技术审查会。

四、团标主要技术内容及确定依据(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实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论据(包括施用、统计数据);修订团标时,应增加新、旧团标水平的对比;

(一)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的制定根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以标准化工作导则为指导,以近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综合使用生态学、景观遗传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理论和方法,全方位揭示高黎贡羚牛近期种群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制定保护羚牛迁移廊道设计技术标准与高黎贡地区保护地空间配置及优化方案。

(二)团体标准主要内容

标准起草组在查阅相关文献和标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提出了《高黎贡山地区喜马拉雅扭角羚生态廊道设计技术规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高黎贡羚牛在核心栖息地及之间的迁徙路线上因受人类活动(开荒种植、道路基础建设等)干扰时的羚牛迁徙通道设计,也

适用于自然保护区内或者保护区之间的生态廊道修建和恢复设计。

(2)技术指标:确定了廊道设计选取的影响因子(到道路距离、到居民点距离、到河流距离、粗糙度指数、植被类型、归一化植被指数、森林覆盖度、坡位、坡向、海拔、边缘密度、斑块密度、土地覆盖度);

(3)实验方法:

3.1数据收集

3.1.1高黎贡羚牛活动位点

我们通过在高黎贡山布设的红外相机设备拍到的高黎贡羚牛照片和实地走访调查的方式获得高黎贡羚牛的活动位点数据。

3.1.2自然环境及认为干扰基础资料数据

为了评估高黎贡羚牛在不同空间尺度下的栖息地适宜性和栖息地选择策略,我们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13个关键的自然地理和人为干扰变量。自然地理变量包括森林覆盖度、土地覆盖度、海拔、坡度、坡向、粗糙度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类型和到河流距离,人为干扰变量包括到道路距离和到居民点距离(表3-1)

表3-1自然环境及认为干扰变量

变量类别

变量

来源及处理方法

自然地理

森林覆盖度

归一化植被指数

中国年度植被指数(NDVI)空间分布数据集(徐新良,

2018)

土地覆盖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