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5篇.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5篇

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原

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

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下

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

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1

第二章静电场

第1课时库仑定律电场强度

基础知识回顾

1.电荷、电荷守恒

⑴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使物体带电的方法有摩擦起

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⑵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

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号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

端带同号电荷.

⑶电荷守恒:电荷即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

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总量保持不

变.(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⑷元电荷:指一个电子或质子所带的电荷量,用e表示.e=1.6×10-19

2.库仑定律

⑴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场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

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即:Fkq1q2

其中k为静电力常量,k=9.0×109Nm2/c22r

⑵成立条件

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即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相互作

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对带电均匀的球,r为球心间的距离).

3.电场强度

⑴电场:带电体的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特殊物质,它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

第1页共12页

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电场发生作用

的.电场还具有能的性质.

⑵电场强度E:反映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试探电荷所受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

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即:EF

q单位:

②场强的方向: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受力方向为该点的场强方向.(说

明: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放入场中的试探电荷无关,而是由该点的位置和场源

电何来决定.)

⑶点电荷的电场强度:E=kQ,其中Q为场源电荷,E为场中距Q为r的某点

处的场强大小.对于求r2

均匀带电的球体或球壳外某点的场强时,r为该点到球心的距离.

⑷电场强度的叠加:当存在多个场源电荷时,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为各个点电

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⑸电场线:为形象描述电场而引入的假想曲线.

①电场线从正电荷或无限远出发,终止于无限远或负电荷.

②电场线不相交,也不相切,更不能认为电场就是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③同一幅图中,场强大的地方电场线较密,场强小的地方电场线较疏.

⑹匀强电场:电场中各点场强大小处处相等,方向相同,匀强电场的电场线

是一些平行的等间距的平行线.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2

高一物理教案:怎样描述运动的快慢

课时1高一学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图像反映

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应在学

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自己能画出图像,并练习分析图像所代表的

过程或规律。

第2页共12页

瞬时速度概念的建立,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接触“极限”的思想,如何

正确地理解此概念,一方面应从平均速度的概念延伸到瞬时速度;另一方面从物

体运动的s—t图象上采用无限分割的思想帮助学生理解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

瞬时速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的意义

(2)知道瞬时速度是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3)理解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4)知道公式和图像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工具,它们各也所长,

可以相互补充。

(5)培养学生用多种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

(6)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

2

文档评论(0)

念念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