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docx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视剧《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描绘故宫文物修复师们生活与工作的纪录片,讲述了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屈峰师傅的内心故事和他的修文物经历该片通过细致入微的记录,展示出了故宫的历史变迁和现代元素,引发了观众对于文物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思考同时,节目也反映了年轻人对文物保护的热情和责任意识,展现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品质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导语:看完《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后,记忆犹深的是木器组屈峰师傅的一席话:“文物其实是跟人一样的,中国古代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观自己。人在制物的过程中,总是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里头,很多人认为文物修复工作者把文物修好了才有价值,其实不见得,在修文物的过程中,交流、体悟,而文物的价值是在于传播文化。”以下是本人整理的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刚看完第一集,对着这样一部基调平和的片子,我看完居然很感动。

我向来不喜欢这些文物,觉得它们硬生生、冷冰冰,但是看完后这种看法有了改变。每一件文物流传到现在经过了几百年的时光,这几百年里它们的所有者不断在变化,它们见证了朝代更迭、世界变幻,它们身上凝结的是历史变迁,是古老的故事。而修复它们的专家,有的从16岁就进故宫当学徒,到现在五十几岁快要退休,一辈子都献给了这些文物。

有一位修钟表的老师傅,可能一年才能修复一件大型的时钟,但是那些会动的生动的时钟,修复好了也只是在刚展出的时候有机会向观众表演它们的精妙,过后就静静地躺在橱窗里不再动惮,老师傅觉得挺遗憾的。

也有一位修复唐三彩的师傅,他说人生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退休以后第一件事是想换一辆越野车,还想去跳伞。本以为他们天天和这些老古董打交道,应该喜欢些安静的东西,没想到他想做的事情还挺疯狂。

这种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匠人精神传承了下来,年轻一代有了更高学历,佩戴着谷歌眼镜延续了他们的技艺和精神。当一位中央美院毕业的研究生修复师骑着自行车从空无一

人的故宫里穿行而过时,这种古老和现代的交汇更加让人动容。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XX年央视纪录片的开门巨献。虽然这部纪录片在播出时未能引发话题。然而经过几个月的“发酵”,这部每集投资只有50万的小成本纪录片开始反转,迅速走红网络,更吸引了大批80后、90后的追捧者。“修文物”这个平时距离观众十万八千里的学术词语也变成文化热词,其中所展现的手艺魅力以及文化自信更是让这部纪录片在社交网站的评分高达分。那么,骨骼清奇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底为什么这么火?何以引发社会的集体共鸣?

近几年来,通过视觉包装和精准的主题定位,故宫题材经久不衰。从XX年的《故宫》、XX年的《台北故宫》、XX年的《当紫禁城遇见卢浮宫》、XX年的《故宫100》,到XX年的《我在故宫修文物》,故宫通过视觉媒介不断传递出在面

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进程中,他们承接民族和历史的同时更加国际化和开放性的新形象。

去年恰逢北京故宫博物院建院九十周年,故宫博物院没有举办大型庆典,而是增加开放面积,增加陈列展出,慈宁宫原状陈列展、石渠宝笈特展等,用这些实实在在的举动为浓缩和代表了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博物院庆生。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也对这一主题进行某种程度的呼应。

《我在故宫修文物》篇幅并不庞大,只有短短的三集。按修复门类,分别讲青铜器、宫廷钟表、陶瓷、木器、漆器、百宝镶嵌、织绣,还有书画的修复、临摹和摹印。听起来类别枯燥的修文物题材却意外收到一片叫好声。原来在故宫里神秘的“文物医生”也成为货真价实的“网红”。身怀绝技的他们被还原成普通人,他们日日看文物、修文物,既会调侃古画上的人物,也会一丝不苟地让钟表上细小的齿轮严丝合缝,专业精神之外,还有一股“萌”气质。

与以往的故宫题材纪录片相比,这部纪录片另辟蹊径,以更年轻更平实的视角观察这座宫殿。红墙暗阁里的文物修复师做着世界上最昂贵的工作。朝八晚五,从不加班,闲来喂喂野猫,没事打个杏子,领个差事去寿康宫,趁着周一闭馆,四下无人在太和殿广场上骑个自行车。

观众“小飞鱼”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欲罢不能,后来又重新刷了两遍。她觉得这部纪录片有一种迷人气质,“把‘修

文物’这个本来挺枯燥的事儿拍得有趣,丰满,让我们也了解了这个行当,挖掘了故宫往往容易被忽略的可爱一面。”

影评人王平看过之后对该片盛赞。他认为这部纪录片摒弃了宏大叙事,平实地记录了文物修复师的日常。“‘修文物’这个动作,刚好勾连起了古与今两个时空,传递着古人和今人的对话,寓远大于绵巧。”

如何用现代的审美去挖掘故宫的生命力?这是《我在故宫修文物》的80后导演叶君一直思索的问题。

曾于XX年参与纪录片《故宫100》制作工作的叶君,将目光瞄准了文物修复这个特别的领域。“做《故宫100》的时候我们就做了很多调研,最开始想过做一个叫《故宫心传》的东西”。而从《故宫心传》到如今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创作团队希望用现代方式解读传统文化的心愿也跃然纸上。

“‘心传’肯定是比较传统文学化的表达,给人‘不明觉厉’的感觉。但《故宫100》的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