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总论》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病学总论;第一章绪论;一.神经病学的目标;二。神经病学的特性

;三。神经病学的实践;掌握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史采集,检查和基本操作技能;熟悉辅助检查的意义与方法;运用神经解剖知识,分析临床资料,熟悉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掌握神经系统常见病和危重病的诊治原则。

;四。神经病学的发展;第二章,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及病损的定位

;第一节中枢神经

;大脑半球外侧面和内侧面;额叶病灶;额叶病灶;一,大脑半球:按功能分优势半球和非优势半球;病损表现与定位诊断:

1。外侧面:

(1)额极病变:精神经障碍为主

(2)中央前回病变:刺激性病变可导致对侧上、下肢或面部

的抽搐或可继发全身性癫痫发作

(3)额上回后部病变:对侧上肢强握和摸索反射

(4)额中回后部病变:刺激性病变引起双眼向病侧对侧凝视

(5)优势侧额下回后部病变:运动性失语

2。内侧面:后部的旁中央小叶病变可使对侧膝下瘫痪,

伴排尿便障碍

3。底面:额叶底面的挫裂伤

额叶底面肿瘤:同侧嗅觉缺失和视神经萎缩,对侧视郛头水肿。称福斯特-肯尼迪综合征。;(二)顶叶

;顶叶病灶;病损表现与定位诊断;(三)颞叶

;19;20;21;颞叶病灶;病损表现与定位诊断:;(四)枕叶:主要与视觉有关

1。视觉中枢病变

2。优势侧纹状区周围病变

3。顶枕颞交界区病变。物体变大变小是癫痫的先兆

(五)岛叶:刺激岛叶引起内脏运动改变,如唾液分泌

(六)边缘叶:由半球内侧面位于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一圆弧形结构,边缘系统与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有广泛联系,参与高级神经、精神情绪和内脏的活动。;枕叶;二。内囊:宽厚的白质层,位于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之间

;三基底神经节:;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四间脑

;(一)丘脑

;(二)下丘脑:体积很小,但其纤维联系却广泛而复杂

1。视前区

2。视上区

3。结节区

4。乳头体区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皮质下中枢,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既是神经元又是内分泌细胞。下丘脑对体温、摄食、水盐平衡和内分泌活动进行调节,同时也参与情绪活动。;病损表现与定位诊断

1。视上核、室旁核及其纤维束损害可产生中枢性

尿崩症。

2。下丘脑的散热和产热中枢损害可产生体温调节

障碍。

3。下丘脑饱食中枢和中枢受损可产生摄食异常。

4。下丘脑视前区与后区网状结构损害可产生睡眠

觉醒障碍。

5。下丘脑腹内侧核和结节区损害可产生生殖与性

功能障碍

6。下丘脑的后区和前区损害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

障碍。;(三)上丘脑

1。松果体

2。缰连合

3。后连合

常见为松果体肿瘤。可出现压迫中脑四叠体而引起的帕里诺综合征,表现为:(1)瞳孔对光反射消失(上丘受损);(2)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特别是向上的凝视麻痹;

(四)底丘脑:底丘脑核损害时出现对侧以上肢为重的舞蹈运动;五。脑干;脑干病灶;病损表现与定位诊断

;病例8大动脉粥样硬化堵塞穿支动脉;2脑桥:闭锁综合症

(1)脑桥腹外侧部损害:脑桥腹外侧综合征,主要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脊髓丘脑束和内侧丘系。

(2)脑桥腹内侧部损害:福维尔综合征

(3)脑桥背外侧部损害:

(4)双侧脑桥基底部病变:闭锁综合征,又称失传出状态,主要见于基底节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大脑半球和脑干网状激活系统无损害,所以患者神经志清楚,但因双侧皮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患者不能讲话,只能用眼球上下运动来示意。;3中脑

(1)一侧中脑大脑脚底损害:大脑脚综合征,损害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多见于小脑幕裂孔疝。

A。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在(动眼神经麻痹);

B。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痪。

(2)中脑被盖腹内铡部损害:;六.小脑;小脑病灶;七。脊髓

;病损表现与定位诊断

(一)不完全性脊髓损害

1。前角损害:小儿麻痹症

2。后角损害:分离性

3。中央管附近的损害:脊髓空洞症

4。侧角损害:交感神经中枢

5。前索损害:感觉过敏

6。后索损害:电击样疼痛

7。侧索损害: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痛温觉障碍

8。脊髓束性损害:薄、楔束损害,深感觉障碍

9。脊髓半侧损害:Brown-Sequard;(二)脊髓横贯损害:

多见于急性脊髓炎及脊髓压迫症: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上运动神经性瘫痪及括约肌障碍。

1。高颈髓

2。颈膨大

3。胸髓

4。腰膨大

5。脊髓圆锥

6。马尾神经根;第二节脑与脊髓的血管

;46;47;病损表现与定位诊断

(一)颈内动脉主干受累:出现病侧单眼一过性黑蒙、病侧Horner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优势半球受累出现失语。

(二)大脑中动脉

文档评论(0)

188****797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