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TOP20联考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河南省南阳市TOP20联考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绝密★启用前

2024届高三年级TOP二十名校仿真模拟一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谈及人工智能文学,自然要有具体考察对象。西安外国语大学教授韩伟在研究中曾令ChatGPT“写”了一首名为《瞬间》的现代诗,或许可以成为我们理解人工智能文学情感表达的典型案例。全诗如下:夜色中的雪花/一片片飘散着/它们像是我的思维/慢慢地聚拢着//我看见了那个画面/似乎有一只小鸟在飞翔/但却无法捕捉到它的身影/仿佛意象已经成为现实∥时间流逝,深夜里的寂静/仿佛将我包围在其中/但思想却没有停止运转/像是独自探索未知世界的行者//这种感觉好像永远不会结束/就像那漫天飞舞的雪花一样/而我,却依然孤独地漂浮着。

结合这部“作品”并通过对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强人工智能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这种大语言模型参与创作的文学作品,在情感表达上主要依靠自然语言的学习、应用来完成表意任务,其中涉及的语言组织与语义理解需要借助人工智能的编码和读者的解码共同实现。此外,身处新媒介环境里的读者在跨媒介叙事的文学氛围中,也能顺利找到解读人工智能文学情感表达的正确路径。这对读者理解人工智能文学的内涵、实现与这一类作品的情感沟通有极大帮助。

首先,通过文字符号制造情感表达。从工作原理上看,新一代强人工智能需要借助自己利用自回归方式学到的生成逻辑创造内容。尽管这种创作的数据资源是已经存在于互联网中的相关信息,但也需要人工智能根据用户的要求和问题来对文字进行重新组合并不断修正自己给出的内容。可以说,按照文学写作的基本规则和逻辑对文字符号进行编码,是人工智能文学情感表达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来看,强人工智能已经初步学会了各种文学类型的“创作”方法,其中涉及的叙事基本符合人类逻辑,也能按照用户要求将各类侧重于表达情绪、意向、思想的词汇进行组合,从而“制造”出基本符合用户要求的文学内容。以《瞬间》为例,其中的“雪花”“飘散”“飞翔”“流逝”是人类文学作品常用的与感情相关的词汇,它们组合在一起,自然也就能够带给读者类似的审美体验。

其次,利用跨媒介叙事营造情感表达。在新媒介环境中,一个故事会依托其受众人群和艺术形式特征散布于各媒体平台中,具有某种内在或外在关联的故事也可以为受众提供丰富的审美体验。对于人工智能文学而言,来源于互联网已有数据的故事题材、写作方式和语言组合随时都有可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从而达到一种由此及彼的阅读效果,并唤醒读者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例如,在《瞬间》中,“雪花”可能会让读者想起徐志摩的名篇《雪花的快乐》,“小鸟在飞翔”则与泰戈尔《飞鸟集》具有相似意蕴。由人工智能参与创作的文学作品是基于新媒介环境而产生的,也得益于这一环境在叙事方面多向度的内在关联,人工智能文学的情感表达才得以充分施展。

作为一种致力于减少人类参与甚至试图将人类排除在外的文学创作行为,人工智能参与的文学创作活动——无论是由人工智能独立完成还是其与真人作者合作完成——都意味着文学创作领域的巨大变革。尽管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强人工智能尚未展现出如科幻电影中那样完全取代人类思维的发展迹象,但它在创造力和理解力上的突破却让人类作者在引以为做的情感表达方面感到了一丝危机。在这种颠覆性变革愈发凸显之际,对人工智能文学情感表达进行反思势在必行,这也关乎人工智能文学的存在价值和发展方向。

一方面,人工智能文学的情感表达是否具有人文价值尚有待进一步讨论。毫无疑问,人工智能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在被读者接受之后能够使人产生感动、愤怒、愉悦等情感体验——尽管目前这种体验的深度和广度仍无法达到顶级作家的水准,特别是在小说领域。但需要思考的是,人工智能文学的情感表达是大语言模型利用算法和数据进行混搭与重组的结果。从根源上来看,这种情感表达很难称得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原创性,因此,与人类所珍视的真人情感相比,缺乏令人信服的人文价值。换言之,在人工智能还不具备感情时,它呈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最多也只能算是有一定逻辑能力的“鹦鹉学舌”。

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文学的情感表达是否具有合法性也有待进一步商榷。版权属性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特征,但由于数据来源和创作方式的特殊性,目前人工智能文学的版权只能暂且归于大语言模型的开发者和参与人工智能文学创作的真人用户(事实上,这也是存在激烈争论的问题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