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教案优秀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烛教案优秀教案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红烛教案优秀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红烛教案优秀教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红烛教案优秀教案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红烛教案优秀教案

红烛教案优秀教案全文共2页,当前为第2页。

这是红烛教案优秀教案,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红烛教案优秀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中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具体寓意,欣赏在诗歌的意象中所创造的艺术效果。

2.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了解其抒情脉络。

【教学重点】

诗歌的表现手法,在诗歌的意象中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教学难点】

诗歌的抒情脉络

【教学方法】

诗歌吟咏法、欣赏、点拨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课文内容导入

诗集《红烛》由诗人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它的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献身艺术、报效祖国的理想;既反映了诗人对西方社会的失望和愤恨,更表现了诗人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既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诗集《红烛》不但以浓烈的色彩独树一帜,而且还以丰富的想

象、精练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二、课文讲解

1.第1节

一开头,诗人就怀着敬慕的心情赞叹荧荧的红烛。“红”是赤诚的象征。红烛在诗人眼里,是理想的人格的化身。他提出了自我要求:“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的心应该也这样的红,一个“吐”字,逼真地摹状了诗人那种火热的爱国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态。我们感受到,诗人的那颗赤子之心,是如此纯洁率真,晶明透亮,灼灼发热。在这首诗中,可以说红烛就是诗人,诗人就是红烛,“人与物化,意与境融”。理解了这一点,对全诗的思想感情也就比较容易把握了。

2.第2节

第2、第3节,是对红烛自我牺牲精神的讴歌。诗人用设问手法,自问自答,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醒悟,同时也更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诗人把蜡比作躯体,把火比作灵魂,躯体和灵魂当然应该是互相依存红烛教案优秀教案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的,这样就发生了一个问题:“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起初觉得这是大惑

文档评论(0)

宋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