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docx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答题万能公式

其实,课外阅读理解答题也是有技巧可寻的,今天给大家传授几点!第一部分:词语一、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1.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2.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3.副词: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根据题目具体分析哦!)二、词语理解XX(某个词)生动表现了人(事)物……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三、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 注: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根据题目看看具体能不能哦!)第二部分:句子一、句子分析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

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运用了对比、象征等写作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例题: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修辞的分析: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A、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把XX比作(把XX拟人化)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情感)。

B、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排比句能使句式更整齐,更有气势,强调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的情感。

C、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D、对比:强调了……,突出了……E、反复:强调了……,起加强语气的作用。

F、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G、借代: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事物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

感情或特点。

H、引用: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使文章语言更优美;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二、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A、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B、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C、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三、仿写句子公式:1.数清例句的字数。

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记事为主: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情感(思想)。

写景状物: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 情感。

游记: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情感。

议论文: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道理。

第四部分:写作方法一、记叙的要素的作用公式:1.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

富鲜明。

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二、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例题:请问这句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有何好处(意义)?1.对比。

作用: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象征。

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伏笔。

作用: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照应。

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

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三、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等)。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作用:烘托一种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四、描写手法的作用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外貌特征,彰显人物性格。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

文档评论(0)

mph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谭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CY11Y3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