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三首 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

要求

1.认识“塞、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等10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出塞》《夏日绝句》。(重点)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难点)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认识“塞、秦、征”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将”,会写“塞、秦、征”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默写古诗。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件。

一解诗题,知诗人

1.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三首》。说到唐诗,你会想到哪些唐代诗人?你对他们了解多少?我们今天来学习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写的《出塞》。(板书:出塞)

2.读古诗题目《出塞》,思考:“出塞”是什么意思?(“出塞”是出征到塞外的意思。古乐府曲名,声调雄壮,内容大多表现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理解古诗题目,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你想到边塞看看吗?(出示课件2)

(学生欣赏图片)边塞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出示课件3)

王昌龄(?—约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

(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授校书郎,改汜水尉,再迁

江宁丞。晚年贬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尉。世乱还乡,道

出亳州(一作濠州),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开元、天宝间

诗名甚盛,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尤擅长七绝,

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从军

行》七首、《出塞》二首皆有名。其宫词善写女性幽

怨之情,也为世所称。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王昌

龄集》。另有《诗格》,论诗颇多创见。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塞、秦、征”的字音。

指名让学生读生字,教师指导:“秦”是前鼻音,“征”是后鼻音;“将”在诗句中读jiàng,表示“将领”的意思,在“将要、将来”中读jiāng。

2.学写生字。(出示课件4)

塞秦征

“塞、秦”横画间距均匀,宜写紧凑;“征”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

三再读古诗,探究诗意

1.朗读古诗:根据平仄规律和七言绝句这种诗体的特点来读。

(1)诗人写了一首怎样的古诗,我们来听听看。(出示课件5)

(学生听范读音频)

(2)指名让学生读,齐读,教师范读。

(3)指导朗读: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诗人的情感。朗读前两句时声音稍低,语调平缓,表达出从古至今边疆战事不断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悲痛。后两句歌颂古代名将,语调可稍高亢,适当强调“飞将在”“不教胡马”,表达出对边关巩固的期望。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在读正确的同时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2.自由朗读古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不懂的字词用“△”标出来。(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3.小组合作,理解诗意:再读古诗,把已经理解的字词放入诗中,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出示课件6)

依旧是从秦汉时期延续至今的明月和边关,征战

万里、守边御敌的将士至今还没有归来。倘若还有像

飞将军那样英勇善战的将领在,绝不会允许外敌南下

越过阴山。

四悟诗情

1.体会“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感悟画面之悲。

①教师范读诗句,指导学生朗读。

读这两句诗时同学们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这样的画面带给你们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两句古诗。(板书:明月关)

②教师小结: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古诗,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明月、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生活中两个典型的景物。

(2)感悟人心之悲。

①从征人的角度感悟。

a.“征人”指什么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b.想一想:白天军务繁忙,到了夜深人静时,面对边塞荒凉的关山和明月,那些背井离乡、长途跋涉来驻守边关的征人会想些什么呢?(想念家乡和亲人)

c.拓展诗句。(出示课件7)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何处传来悠扬的芦笛声,引得征人直往家乡的方向望。他们望到了什么?

(望到的依然是明月和边关)他们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失望、悲伤)

d.激情引读: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的梦,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②从亲人的角度感悟。

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a.想象说话。

白发苍苍的双亲,拄着拐杖,倚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____。”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_。”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_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yanxiaosa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家好!本人在此郑重声明:本账号所有文档均出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收集归纳不易,请手下留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