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精品解析:贵州省遵义市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高三年级考试

历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时之公田称“籍(借)田”,借民力之意。西周康王时,《令鼎》铭载“王大籍农于淇(谋划)田”。每至春耕时,天子会率职官与诸侯在公田上举行“籍礼”,并以籍田之出产供奉宗庙。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土地共有同耕 B.小农经济兴起 C.宗法制度确立 D.井田制度强化

2.东汉后期,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记载了地方大族的社会活动,部分内容如表1所示。据此可知,当时的地方大族()

时段

社会活动记载

三月

青黄不接时,大族需要振赡匮乏(之人)农闲时要组织修沟渎,治墙屋以备雨季;要缮修门户,警设守备

九月

要治场圃,涂禾仓以待丰收,同时还要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外寇劫掠

十月

丰收时集合宗族帮助贫弱之人

A.维持了地方稳定 B.加剧了地方割据 C.促进了地方治理 D.改善了地方吏治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逐渐形成了一个抄书的高潮,还涌现了一批靠抄写养家甚至为官的抄书人,如阚泽、陶弘景、王僧孺、刘芳等。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官府对文化的控制 B.书法艺术的繁荣

C.造纸术的不断推广 D.儒学教育的发展

4.北宋翰林学士的本职是起草诏命和参与谋议,但皇帝还常令其兼领他司,如知审官院(掌中下级文官考核选拔),判尚书省、太常寺(掌宗庙礼仪),领开封府,任三司使等。另外,还有一些临时差遣,如典掌选举、编修书籍、出使外方和审理大狱。由此可见,北宋时期()

A.君主专制继续强化 B.中枢权力发生转移

C.官员执政能力提升 D.官僚监察制度严密

5.明初,官方严行海禁,“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入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当时有谚云:“若要富,须往猫里务(菲律宾吕宋岛附近)。”明初的这一状况()

A.加剧了沿海地区的边疆危机 B.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内在需要

C.体现了富商社会地位的提升 D.说明了传统抑商政策的松弛

6.1876年,沈葆桢在中国台湾创立基隆煤矿,矿务局盲目抬高煤价,致使上海市场日本廉价煤所夺。局方还一味坚持原价,宁可“坐视上等之煤渐化为次等,次等之煤再化为下等,下等之煤,一火自焚,不值一钱”。此事例可用来说明洋务企业()

A.产品的生产与市场脱节 B.受到外国资本的控制

C.阻滞了中国近代化潮流 D.缺乏市场化经营意识

7.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参加者有几百人,除甘肃(那时没有留学生)外,全国各省的人都有。一年后,列名入会者有一万多人,其中留学生和国内知识界人士占有很大比例。这表明当时()

A.反清革命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民主革命形势迅速高涨

C.清王朝在全国统治土崩瓦解 D.三民主义成为社会共识

8.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提出“国学”不是经学,而是一门研究“中国的一切过去的文化历史”的学术体系。同时,他主张通过索引式,结账式整理,使古书人人能用、人人能读,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史式整理,将一切过去文化的历史汇编成中国文化史。由此可知,胡适的主张()

A.意在排斥西方文化渗透 B.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反思

C.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兴起 D.使新文化运动的重心发生转向

9.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提出苏维埃文化教育建设的中心任务;厉行全部的义务教育,发展广泛的社会教育,努力扫除文盲,创造大批领导斗争的高级干部。毛泽东提出这一“中心任务”的主要源于()

A.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B.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C.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D.巩固农村根据地的需要

10.下表所示为1978—1990年中国乡镇企业工业企业概况。对表格信息解读正确的是,这一时期我国()

年份

企业单位数/个

从业人员/人

总产值/万元

1978

7939773887634

1980

7578065190782

1982

7492906494106

1984

90098110210096

1986

63549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