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考试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必修三考试试题

PAGE/NUMPAGES

高二月考试题四(必修三)

一、选择题:

1.一位先秦思想家这样评论两位政治人物: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的国君。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诈谋的国君。这位思想家秉承的理念是()

A.克己复礼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2.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A.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

C.春秋时期孔子的时代还没有到来

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

3.《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待之。”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家学派

4.汉代政策从“无为”转变到“有为”的原因是()

A.“汉兴,接秦之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B.“约法省禁”“废除烦苛”“减田租,十五税一”

C.“汉兴七十余年间,民则家给人足,都鄙廪庾皆满”

D.“诸侯惟得农食租税,不与政事”“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

5.“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6.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

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

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7.“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

8.明神宗年间,礼科教给事中张问达上疏劾一人,声称其:“壮岁为官,晚年削发,近又刻《卓吾大德》等书,流行海内,惑乱人心。……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谬不经,不可不毁。”被劾之人应是()

A.李贽 B.王阳明 C.黄宗羲 D.顾炎武

9.在中国封建社会中,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考,指出皇帝为天下“荼毒”者、“敲剥者”、“大害”者的人物及其著作是()

A.董仲舒《春秋繁露》

B.顾炎武《日知录》

C.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D.王夫之《船山遗书》

10.右图是1965年在浙江温州市市郊白象塔内发现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印本残页。经专家考证定为1103年前后的活字印刷本,美国芝加哥大学钱存训博士称此为“迄今发现存世最早的活字印刷品”。该残页证明()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的国家

B.温州具有广泛应用活字印刷术的客观条件

C.北宋时期曾经用活字印刷术来印制佛经

D.泥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印刷佛经的唯一方法

11.右图是我国现代学者根据古籍记载复制的“司南”模型。大约成书于公元前四世纪的《鬼谷子》有这样的记载:“故郑人之取玉也,必载司南,为其不惑也。”这一记载表明,司南在当时被用于()

A.寻找矿石 B.检测矿石

C.观察风水 D.水上航行

12.“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

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

13.“初,秉忠(刘秉忠)以《大明历》自辽、金承用二百余年……议欲修正而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70725602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