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doc

江苏省南京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南京市2021届新高考生物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控制玉米某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但偶然发现这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某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染色体上其中一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

A.发生180°颠倒 B.重复出现

C.移至非同源染色体上 D.发生丢失

【答案】C

【解析】

【分析】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

分析题意可知:控制玉米该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在同一染色体上,应遵循连锁定律;而这两对基因均杂合的某玉米植株,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9:3:3:1,则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分离比。根据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可知,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该染色体上其中一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片段移至非同源染色体上。

故选C。

2.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冠状病毒寄生于活细胞中,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HIV病毒的遗传物质RNA可以整合到人染色体DNA上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病毒自身不能繁殖后代,只能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现成的代谢系统合成自身的核酸和蛋白质成分。

【详解】

A、冠状病毒寄生于活细胞中,不能独立代谢,无代谢类型,A错误;

B、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溶菌酶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导致细菌的死亡,故二者作用机制不相同,B错误;

C、HIV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逆转录成DNA后,可整合到人染色体DNA上,C错误;

D、病毒自身不能产生能量,只能依靠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3.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其中①为突触前膜;②为突触间隙;③为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

【详解】

图中AB+BC=CD,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速度较慢,因此刺激C处,先在A处检测到膜电位,后在D处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刺激D处,兴奋不能达到肌肉,所以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没有明显变化,B错误;兴奋只能从F传递到E,不能从E传递到F,C错误;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的方式为胞吐,需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突触的结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结构的名称;识记神经冲动的产生过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4.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一定是作为载体或通道蛋白

B.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能形成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分子

C.人体内环境中的某些蛋白具有催化丙酮酸氧化分解的功能

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S”或“P”均可被用于标记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氨基酸的主要区别在于R基不同,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如调节作用(激素)、免疫作用(抗体)、运输作用(载体)、催化作用(酶)等。

【详解】

A、生物膜上的蛋白质的功能可能是作为载体或者通道蛋白、也可能具有催化功能、识别功能等,A错误;

B、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空间结构可能不同,可能形成功能不同的蛋白质分子,B正确;

C、催化丙酮酸氧化分解的蛋白质(酶)分布在细胞中,C错误;

D、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35S被用于标记蛋白质,32P被用于标记核酸,D错误。

故选B。

5.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均存在差异,下列遗传病在成人中很少新发的是()

A.猫叫综合征 B.高血压

C.先天性心脏病 D.冠心病

【答案】A

【解析】

【分析】

文档评论(0)

151****10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