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陕西省商洛市部分学校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一)理科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精品解析:陕西省商洛市部分学校2024-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一)理科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2024学年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一)

理科数学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计算得出结果.

【详解】.

故选:B.

2.已知集合,,则()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先结合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分别计算集合,再应用交并补定义计算即可.

【详解】因为,

则.

故选:D.

3.已知函数,若,则()

A. B. C. D.10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得到,再由求解.

【详解】解:因为函数,

所以,

所以,

又,

所以,

故选:A

4.若实数满足约束条件,则的最大值为()

A.3 B.7 C.11 D.15

【答案】C

【解析】

【分析】首先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再利用的几何意义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

【详解】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下图,目标函数化为,

表示斜率为的一组平行线,当直线过点时,直线截距最大,即取得最大值,

联立,得,即,

所以.

故选:C

5.记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且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则的最大值为()

A.12 B.22 C.37 D.55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求出的通项公式,判断其为等差数列,确定该数列为递减数列,确定其正项,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由题意,且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

可知的首项为,

则,

故,则数列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且为递减数列,

令,

即等差数列的前4项为正项,从第5项开始为负,

故的最大值为,

故选:B

6.对于任意实数,用表示不大于的最大整数,例如:,,,则“”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析】对任意的,记,则,利用题中定义、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特殊值法结合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定义判断可得出结论.

【详解】对任意的,记,则,

若,则,即,则,

因为,,则,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得,

所以,,所以,,即,

所以,“”“”;

若,如取,,则,故“”“”.

因此,“”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7.已知函数,若将的图象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则m的最小值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先平移得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奇偶性结合范围求参即可.

【详解】的图象向左平移m个单位长度后,得到的图象对应函数,

因为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

所以,即,

因为,故当时,m取得最小值.

故选:B.

8.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东安湖体育公园是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核心场馆,它包含一座综合运动场、一座多功能体育馆、一座游泳跳水馆和一座综合小球馆.现安排包含甲、乙在内的6名同学到这4个场馆做志愿者,每人去1个场馆,每个场馆至少安排1个人,则甲、乙两人安排在相同场馆的方法种数为()

A.96 B.144 C.240 D.360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分组方法,结合组合数、排列数等知识求得正确答案.

【详解】先将6名同学分成4组:一种方式是甲、乙组成一组,再从另外4人任选2人组成一组,其余的一人一组,

另一种方式是甲、乙与另外4人中的1人组成一组,其余的一人一组.再把4组人分到4个场馆,

所以安排方法种数为.

故选:C

9.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点在棱上,且,则点到平面的距离之和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条件确定点P的位置,利用线面平行把点到平面的距离分别转化点到平面的距离求解即可.

【详解】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中,平面,平面,

则,由,得,

在中,,则,即点为中点,

又平面,平面,因此平面,

于是点到平面的距离等于点到平面的距离,同理点到平面的距离

等于点到平面的距离,连接,过分作的垂线,垂足分别为,如图,

由,得,解得,

在中,,则,

所以点到平面的距离之和为.

故选:B

10.把过棱锥顶点且与底面垂直的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50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2116031000022
认证主体仪征市思诚信息技术服务部
IP属地江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1081MA278RWX8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