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云南省保山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docxVIP

2023年云南省保山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年云南省保山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无论是灵河畔的仙草,还是客居府的幼孤,林黛玉本质上都是草木之人。无父母兄弟,无本家扶持,且断根迁移,这些都是要凸显林黛玉浮萍无依的孤儿处境。在贾府的客居,不仅延续了这一状态,且逐渐恶化,林黛玉因此而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遇”之叹,最终“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个渐变的过程,是黛玉如草木般移植、生长、渐衰、枯萎的生命历程。

抛却仙草幻化的由来,单从成长和教育来看,和贾府其他少女相比,林黛玉也有她的特殊性。其他女性无一例外地处于具体的规矩和要求之中,惟独黛玉少孤兼客居,贾府并无人真正管教她,只是提供优渥的生活,其他基本放任不管。有了衣食无忧和宽容放任的前提,林黛玉才能悲春伤秋,吟花诵月,无视世俗荣华及规则。本来就是草木之人,在贾府又保持了草木之心,刻薄、小性儿,不通人情世故,便是必然的结果。反过来,这些表现也合乎草木之人的设定。

林黛玉作为草木之人,实际是兼具“山林之人”和“草野之人”的特点以往更多关注其“山林之人”隐逸清高的方面,而对其“草野之人”任性而为的一面有所忽略。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是林黛玉作为草木之人的应有之义。任性,不合礼法,促狭,好捉弄人等,都体现了林黛玉作为草木之人的鲜活性——她是活生生的、有喜怒哀乐的人,而不是一个抽象了的理想化的符号。

(摘编自杨子彦《林黛玉因何经典:草木之人、性灵之诗、清虚之美》)

材料二:

桃花和杏花虽同为春天的物候象征,同以美丽诱人,但它们在不同的诗中却承载着各自不同的情感意义,很多时候是绝然不能互换的。

桃花常寄寓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和温馨回味,杏花常寄寓爱的失意和惆怅;桃花常被用来寄寓隐逸情怀和暗示隐士之所,杏花却没有这种作用。

为什么在不同时期的诗人笔下,桃花和杏花的寄寓意义有这样不约而同的差异呢?这是由历史的渊源和自身特质决定的。

三日寻李九庄

唐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诗人特意标举寻友的日子“永和三日”,读者即可以从这里引发出丰富的联想,在脑海中描绘出一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清丽画图。李九庄的环境景色如何?故人的家就住在这条溪流岸边,有一片桃林。三月初头,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让人自然联想起夹岸桃花的武陵源。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正是暗用桃花源的典故,把李九庄比作现实的桃源仙境,不过用得非常自然巧妙,令人浑然不觉罢了。有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便有了“隐”的寓意。

第1页/共17页

我们建过对相天、相近意象的比较幼光,启发我们从细微处天汪意象,准确把握诗的情感倾向。同时,桃化或否化在诗中到底寄寓什么情感意义,还要看它们同其他意象共同构成的意境。

(摘编自程仙梦《对古典诗词中桃杏富意的探求》)

材料三:

20世纪下半叶乃至21世纪初期,对“花”意象的研究成为红学领域中一个独特的审美阐释视角。桃花的象征意象多元而丰富。在许多作品中,桃花是悲情的意象。曹雪芹在继承古人佳作的基础上,将桃花的悲情意象与作品水融般的结合在一起。桃花不仅作为园林背景存在于小说中,它与大观园中众女子的命运也息息相关,特别是林黛玉。桃花就是林黛玉灵魂的寄托,只有懂得黛玉对桃花的情感,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对《葬花吟》《桃花行》有深刻的了解,才能对黛玉的人格魅力有更贴切的领悟,才能对黛玉的不幸遭遇有更深层的认识,才能更真切地感受《红楼梦》的悲剧意蕴。梳理桃花悲情意象的发展脉络,掌握曹雪芹对桃花悲情意象的深入发掘,对我们全面把握《红楼梦》悲剧意蕴具有重要作用。

在《红楼梦》中,与桃花具有直接关系的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第二十三回中,宝玉偷读《西厢记》,“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得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惜花便是伤春心绪的外在表现。黛玉“又胜宝玉十倍痴情”,惜春、伤春的情感格外强烈,竟拿花帚把花扫起来,装在绢做的花囊里,用花锄挑着,埋到花冢里,这样的惜春、伤春之举,可谓达到极致。

宝黛二人同捧《西厢记》,绚丽的桃花,微风阵阵,落红成片,两颗真挚的心在桃花的清香中相知相恋。这图景似乎很唯美,是他们爱情理想之图,但薄命的桃花和附近的花冢也警示了以后爱情理想的破灭。花冢埋葬的不仅是落花,也是宝黛的爱情,花冢见证了黛玉爱情失意的悲苦,也见证了宝玉对爱情的执着。当他们刚沐浴在爱情的香气中时,黛玉听到的却是“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水流花谢”“花落人流红”等诗句,黛玉已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名校真题共享】涵盖小学至研究生,科目齐全。提供历年真题、模拟试卷、解析答案及高频考点分析。拥有教育界资深团队,平均教龄超10年,深谙考试趋势。不仅限于数学、英语,还包括理化生、文史政及专业科目。附加个性化学习计划定制,助您高效备考。一键获取,提升成绩,我们是您升学路上的坚实后盾。欢迎各界学子访问交流,开启学霸模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