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全套教学课件.pptx

中国古代文学史元明清文学全套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史

元明清文学

中国文学史“三古、七段”的具体划分

¡上古期:先秦两汉(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16世纪至20世纪

初)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元代: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居于文坛的主导地位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明中叶:文人的市民化和文学创作的商品化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个性、情欲的张扬;

通俗文体的生机勃勃

¡戏曲:

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

王实甫《西厢记》;马致远《汉宫秋》;

纪君祥《赵氏孤儿》;郑光祖《倩女离魂》;

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

高明《琵琶记》;汤显祖《牡丹亭》;

洪昇《长生殿》;孔尚任《桃花扇》……

¡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金瓶梅》、“三言”、“二拍”;

《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六编

¡元明清戏曲史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

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王国维对“戏曲”的界定:

¡后代之戏剧,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宋元戏曲史》)

¡现存大曲,皆为叙述体,而非代言体。即有故事,要亦为歌舞戏之一种,未足以当戏曲之名也。(《宋元戏曲史》)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考

原》)

¡代言体;言语、动作、歌舞;故事。

第一章元杂剧的兴起和发展

¡一、元杂剧的形成

直接源头有两条:

1)从宋到金的说唱艺术——诸宫调;

(有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有说有唱;叙述体)

2)从宋到金的以调笑为主的短剧——宋杂剧、金院本。

宋杂剧:喜剧小品,调笑短剧。有角色,以曲唱戏。

金院本是宋杂剧在北方的遗留,主流也是滑稽小戏。元陶宗仪《辍耕录》:“院本、杂剧,其实一也。”

¡元杂剧(又称“北曲”、“北杂剧”)就是在我国长期的戏剧发展的基础上,将宋金杂剧中表演、戏弄等有价值的成分,与诸宫调中曲白相生的体制和音乐联套的方式,加以综合、提炼,从而形成为一种新型剧种。

¡元杂剧视前代戏曲之进步:

¡1、变叙事体为代言体。

¡2、音乐曲调的运用更自由、更雄肆。

¡二、元杂剧的繁荣及原因

¡作者:至今有姓名可考的尚有90余人

¡作品:数量多存目700余种,有剧本流传162种

¡(元)夏庭芝《青楼集》:记载了元代几个大城市100多位戏曲、曲艺女演员的生活,还涉及到当时30多位男演员及50多位戏曲作家的事迹。

¡(元)锺嗣成《录鬼簿》:记载了元代曲家152人,著录剧目400多种。

¡(明)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补录了71位作家,53位撰写了小传。

(明)臧晋叔《元曲选》(100种杂剧)

隋树森《元曲选外编》(62种)

¡王季思主编《全元戏曲》十二卷,杂剧八卷,南戏四卷。尽量包括了現有的元代杂剧和南戏的完整文本。

¡从前的元曲选本多数只收元杂剧,而该书选编了杂剧和南戏两大部分,并且填补了以往元曲整理的空白,纠正了不少讹误。

¡

徐征等编《全元曲》,

12卷,将元代现存全部杂杂剧剧和和散散曲曲作作品品集集录录其其中,包括完整杂剧162种、残剧46种,著录佚目429种,共637种;包括散曲4609支(套),堪称有元一代杂剧和散曲作品的总汇。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一说为郑廷玉)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

(明代王世贞、王骥德等人为王实甫未被列入

“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马、关、郑”说。)

¡四大爱情剧:王实甫《西厢记》、关汉卿《拜月亭》、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五大历史剧:关汉卿《单刀会》、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高文秀《渑池会

文档评论(0)

fat-be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