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地域刻板印象.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心理学新进展期末作业

姓名:王萌

学号:H12091100067

我是河南人,但我不是骗子

----无处不在的刻板印象

你的人生有没有这种时刻?“你是学心理学的吗?那你说说我在想些什么呗……”“你是东北的吧?你家是不是一年四季都下雪哪哪儿都结冰?”“你们内蒙人是不是都住在蒙古包里啊?”“听说你们广东人什么都吃哎,还是老鼠哦,老鼠什么味儿啊?”“你是哪里人啊?”“河南的。”“噢,呵呵……”

每当我听到“呵呵”的时候,心里总是五味杂陈的。

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刻板印象”。这个概念最早在1922年由一个叫Lippmann的记者提出来至今,就一直有大量关于这方面的研究。

那究竟刻板印象是何方神圣?对我们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害?它又能不能被改变呢?

你好,刻板印象“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个人受社会影响而对某些人或事持稳定不变的

看法。它是指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的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是关于特定群体的特征、属性和行为的一组观念或者说是对与一个社会群体及其成员相联系的特征或属性的认知表征。

典型的刻板印象会有几个特别醒目的特征:

特征一:对人不对事,刻板印象的对象是某一类人或某一个群体的。

入选最受人类欢迎刻板印象的群体有(排名不分先后):男人女人、黑人白人黄种人、中国人日本人美国人、异性恋者同性恋者双性恋者、科学家农民工艺术家老师医生律师(职80后90后00后、东北人河南人。人们总是对一类人有着固定的看法。

特征二:就是普遍认为某群人共有的特征。

举个例子,东北人都能喝酒,四川人都能吃辣,双子座的都人格分裂,金牛座的都爱钱,等等等等,刻板印象会忽略普遍现象中的个别情况或者以个别情况来概括整个群体的特征。

第三个特征就是“明知故犯”。心理学家认为刻板印象是人的一种大脑自动化加工的过程。有些人可能会注意到这样不礼貌或者场合不对,不会说出来,不过,在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理性思维在速度上总是输给我们的刻板印象,总是hold不住。总结来说,刻板印象就是我们对某一类人的所具有的特征的高度概括,而且这种想法往往是快速而自发完成的。

空气般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无处不在。

我们看到各式各样的广告,洗衣液调味品广告中的贤妻良母洗衣做饭,事业型男士配着香车美女,牙膏广告都是穿白大褂的,这些广告我们似乎都很受用,这些广告都是媒体利用了大众心理的刻板印象。

电影电视剧中的刻板印象也很有趣,土匪强盗陕西、东北口音居多,小偷乞丐骗子河南口音居多,奸商巨富上海口音居多,国外大片中的中国人基本都是说粤语,中国的取景基本停留在二三十年代满街都是蓝黑中山装的时代。

我最感兴趣的是地域刻板印象。地域刻板印象确实也得到一些心理学研究的证实,比如李春凯等人(2009)曾经在华东师范大学学生中进行过一个对上海人刻板印象的调查,让上海籍和非上海籍的学生用形容词形容他们心中的“上海人”,结果跟大家的“常识”既有吻合的

地方,出现频率最高的形容词是虚伪、小气、自私、刻薄等代表小市民习气的词,但也有勤奋上进、独立、能干等正面的描写。之前网络上爆红的各地人眼中的中国地图很有趣的将这种地域刻板印象表现出来。其中河南人眼中,除了河南本地,其他地方的人都是欺负河南人的。我认为,这个地图的绘图者也是受了地域刻板印象的严重影响,如果换个人来绘制,那么一定会有不同的效果。

刻板印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普林斯顿大学的Katz和Barly就已经发现这种对不同种族的人贴标签的现象,他们找来100个自己学校的学生,让他们从一堆形容词中选出适当的词分别来描述10个不同的种族群体(例如犹太人,中国人,非洲人等)的典型特征,通过归纳概括得出各个种族的刻板印象。之后,大约每隔20年(Gilbert,1951;Karlins,1969;GrantHolmes,1981)就会有人把这个测试重做一次,结果发现这些刻板印象发生的改变也蛮大的。比如Karlins的研究对比了1933年、1951年和1967年学生对中国人的评价,发现最开始位居高位的是迷信、有心计、保守、爱传统、重视家庭和勤奋。但是几十年过去了,说中国人迷信狡诈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觉得尊重传统、热爱家庭和勤奋才是中国人的核心特质。相信现在再做一次,结果又会大不同了。

刻板印象,我该爱你还是恨你?

刻板印象很容易“一竿子打死一船人”。早年研究刻板印象的心理学家就有一派认为

刻板印象很容易“一竿子打死一船人”。早年研究刻板印象的心理学家就有一派认为刻板印象根本就是对于一个群体的人的有偏差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