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母系氏族文化文字版.ppt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旅游管理专业朱丽男

人才定位与人才培养目录第一节中国历史概述1.远古时期2.夏商周时期3.秦汉时期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5.隋唐五代时期6.宋辽金元时期7.明清时期8.近代史

远古社会:母系氏族一1中国历史概述

一、原始社会时期2.母系氏族公社阶段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原始人类开始进入母系氏族公社阶段。人们以氏族为单位聚居在一起,实行生产资料的公有制。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氏族与黄河流域的西安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典型代表。余姚河姆渡氏族首开了世界上种植水稻的先河,最先发明打井技术。

一、原始社会时期在手工业方面,原始人类学会发明和制作陶器,使人类第一次改变了对自然物的依赖,集中凸显了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的曙光。仰韶文化大约在4000年至8000年之间,这一时期的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灰陶比较少见,黑陶更为罕见。这与当时陶窑的结构有着直接关系。彩陶器的烧成温度一般为900~1050℃。烧制时一般不封窑顶。因陶土中含有铁的化合物,在高温中氧化,故陶胎呈红色,又称红陶。后经陶窑的改进和烧制技术的进步,渐为灰陶、黑陶取代。

河姆渡时期对中国建筑的意义河姆渡一带系沼泽地,河姆渡人建造住宅时,,木桩上架设纵横交错地龙骨(地梁),其后于地梁上铺设10多厘米厚地板,地板上再立柱、盖顶。地板起防湿、御虫蛇作用。其下可用来豢养家畜。地板上为起居住室。从柱子高度看,人还不能直立进出,但较巢居已大有进步。房屋规模大小及内部结构,视居住成员多寡而定,从住宅营建看,河姆渡人已较熟练地掌握伐木、加工成桩、柱、梁、板等建筑构件技术,梁柱间已用榫卯接合,地板用企口板密拼,不同榫卯形式均基本符合受力要求,与晚期木构大致相同,木构件上刻有双圆、直线、斜线、植物茎叶等装饰图案。因工具限制,加工显得较粗糙。销钉的使用和企口板的发明,揭示七千年前先民已较熟练掌握房屋建筑技术,体现原始人征服自然、改造社会毅力,为中国古典建筑木结构技术对世界建筑史的独特贡献奠定基础。

河姆渡时期的水稻种植野生稻被驯化成为栽培稻由来已久。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见彩图)和桐乡罗家角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炭化稻谷遗存,已有7000年左右的历史。这些遗址的先民都已营相对定居的农耕生活,由此推溯以迁徙为主的种稻业的产生当为时更早。根据30多年来的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已发现4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炭化稻谷或茎叶的遗存,尤以太湖地区的江苏南部、浙江北部最为集中,长江中游的湖北省次之,其余散处江西、福建、安徽、广东、云南、台湾等省。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东也有发现。出土的炭化稻谷(或米)已有籼稻和粳稻的区别,表明XIAN、JING两个亚种的分化早在原始农业时期已经出现。上述稻谷遗存的测定年代多数较亚洲其他地区出土的稻谷为早,是中国稻种具有独立起源的证明。

感谢观看,敬请批评指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