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ptx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目录;1总则;2基础检查和放线;精选ppt;2.0.2锅炉安装前,应划定纵向、横向安装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点。

2.0.3锅炉基础放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纵向和横向中心线,应互相垂直。

2相应两柱子定位中心线的间距允许偏差为±2mm。

3各组对称4根柱子定位中心点的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5mm。;3钢架;精选ppt;3.0.2安装钢架时,宜先根据柱子上托架和柱头标高在柱子上确定并划出1m标高线。找正柱子时,应根据锅炉房运转层上的标高基准点,测定各柱子上的1m标高线。柱子上的1m标高线应作为安装锅炉各部组件、元件和检测时的基准标高。

3.0.3钢架安装允许偏差及其检测位置,应符合表3.0.3的规定。;精选ppt;3.0.4当柱脚底板与基础表面之间有灌浆层时,其厚度不宜小于50mm。

3.0.5找正柱子后,应将柱脚固定在基础上。当需与预埋钢筋焊接固定时,应将钢筋弯曲并紧靠在柱脚上,其焊缝长度应为预埋钢筋直径的6~8倍。

3.0.6平台、撑架、扶梯、栏杆、柱和挡脚板等,应在安装平直后焊接牢固。

栏杆、柱的间距应均匀;其接头焊缝处表面应光滑。平台板、扶梯、踏脚板应可靠防滑;

3.0.7扶梯的长度应得任意割短、接长,扶梯斜度和扶梯的上、下踏脚板与连接平台的间距不得任意改变。

3.0.8在平台、扶梯、撑架等构件上,不应任意割切孔洞。当需要切割时,在切割后应进行加固。;4锅筒、集箱和受热面管

4.1锅筒、集箱;精选ppt;4.1.2锅筒应在钢架安装找正并固定后,方可起吊就位。非钢梁直接支持的锅筒,应安设牢固的临时性搁架;临时性搁架应在锅炉水压试验灌水前拆除。

4.1.3锅筒、集箱就位找正时,应根据纵向和横向安装基准线以及标高基准线按图4.1.3所示对锅筒、集箱中心线进行检测,其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3的规定。;精选ppt;4.1.4安装前,应对锅筒、集箱的支座和吊挂装置进行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触部位圆弧应吻合,局部间隙不宜大于2mm。

2支座与梁接触应良好,不得有晃动现象。

3吊挂装置应牢固,弹簧吊挂装置应整定,并应进行临时固定。

4.1.5锅筒、集??就位时,应在其膨胀方向预留支座的膨胀间隙,并应进行临时固定。膨胀间隙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

4.1.6锅筒内部装置的安装,应在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锅筒内零部件的安装,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

2蒸汽、给水连接隔板的连接应严密不漏,焊缝应无漏焊和裂纹;

3法兰接合面应严密;

4连接件的连接应牢固,且应有防松装置。;4.2受热面管;精选ppt;4.2.2硬度大于和等于锅筒管孔壁的胀接管子的管端应进行退火,其退火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退火宜用电加热式红外线退火炉或纯度不低于99.9%的铅进行铅熔化后进行,并应有温度显示仪进行温度控制。不得用烟煤等含硫、磷较高的燃料直接加热管子进行退火;

2对管子胀接端进行退火时,受热应均匀,退火温度应为600~650℃,退火时间应保持10~15min,胀接端的退火长度应为100~150mm;退火后的管端应有缓慢冷却的保温措施。

4.2.3胀接前,应清除管端和管孔的表面油污,并打磨至发出金属光泽,管端的打磨长度不应小于管孔壁厚加50mm。打磨后,管壁厚度不得小于公称壁厚的90%,且不应有起皮、凹痕、裂纹和纵向刻痕等缺陷。;4.2.4胀接管端与管孔壁的组合,应根据管孔直径与打磨后的管端外径的实测数据进行选配;胀接管端的最小外径不得小于表4.2.4-1的规定,胀接管孔与管端的最大间隙不得大于表4.2.4-2的规定。;4.2.5胀接时,环境温度宜为0℃及以上。

4.2.6正式胀接前,应进行试胀工作。且应对胀接的试样进行检查、比较、观察,其胀口端应无裂纹,胀接过渡部分应均匀圆滑,喇叭口根部与管孔结合状态应良好,并应检查管孔壁与管子外壁的接触印痕和啮合状况,管壁减薄和管孔变形状况,并应确定合理的胀管率和控制胀管率的完整的施工工艺。

4.2.7胀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端伸出管孔的长度,应符合表4.2.7的规定;;2管端装入管孔后,应立即进行胀接;

3基准管固定后,宜采用从中间分向两边胀接或从两边向中间胀接;

4胀管率计算方法

内径控制法

采用内径控制法时,胀管率一般应当控制在1%~2.1%范围内。胀管率按照公式(4-1)计算。;精选ppt;精选ppt;5胀接终点与起点宜重复胀接10mm~20mm

文档评论(0)

润哈哈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广州乾星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101MA5B6X8T7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