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目录;1总则;2基础检查和放线;精选ppt;2.0.2锅炉安装前,应划定纵向、横向安装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点。
2.0.3锅炉基础放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纵向和横向中心线,应互相垂直。
2相应两柱子定位中心线的间距允许偏差为±2mm。
3各组对称4根柱子定位中心点的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5mm。;3钢架;精选ppt;3.0.2安装钢架时,宜先根据柱子上托架和柱头标高在柱子上确定并划出1m标高线。找正柱子时,应根据锅炉房运转层上的标高基准点,测定各柱子上的1m标高线。柱子上的1m标高线应作为安装锅炉各部组件、元件和检测时的基准标高。
3.0.3钢架安装允许偏差及其检测位置,应符合表3.0.3的规定。;精选ppt;3.0.4当柱脚底板与基础表面之间有灌浆层时,其厚度不宜小于50mm。
3.0.5找正柱子后,应将柱脚固定在基础上。当需与预埋钢筋焊接固定时,应将钢筋弯曲并紧靠在柱脚上,其焊缝长度应为预埋钢筋直径的6~8倍。
3.0.6平台、撑架、扶梯、栏杆、柱和挡脚板等,应在安装平直后焊接牢固。
栏杆、柱的间距应均匀;其接头焊缝处表面应光滑。平台板、扶梯、踏脚板应可靠防滑;
3.0.7扶梯的长度应得任意割短、接长,扶梯斜度和扶梯的上、下踏脚板与连接平台的间距不得任意改变。
3.0.8在平台、扶梯、撑架等构件上,不应任意割切孔洞。当需要切割时,在切割后应进行加固。;4锅筒、集箱和受热面管
4.1锅筒、集箱;精选ppt;4.1.2锅筒应在钢架安装找正并固定后,方可起吊就位。非钢梁直接支持的锅筒,应安设牢固的临时性搁架;临时性搁架应在锅炉水压试验灌水前拆除。
4.1.3锅筒、集箱就位找正时,应根据纵向和横向安装基准线以及标高基准线按图4.1.3所示对锅筒、集箱中心线进行检测,其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3的规定。;精选ppt;4.1.4安装前,应对锅筒、集箱的支座和吊挂装置进行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1接触部位圆弧应吻合,局部间隙不宜大于2mm。
2支座与梁接触应良好,不得有晃动现象。
3吊挂装置应牢固,弹簧吊挂装置应整定,并应进行临时固定。
4.1.5锅筒、集??就位时,应在其膨胀方向预留支座的膨胀间隙,并应进行临时固定。膨胀间隙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
4.1.6锅筒内部装置的安装,应在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锅筒内零部件的安装,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要求;
2蒸汽、给水连接隔板的连接应严密不漏,焊缝应无漏焊和裂纹;
3法兰接合面应严密;
4连接件的连接应牢固,且应有防松装置。;4.2受热面管;精选ppt;4.2.2硬度大于和等于锅筒管孔壁的胀接管子的管端应进行退火,其退火应符合下列要求:
1退火宜用电加热式红外线退火炉或纯度不低于99.9%的铅进行铅熔化后进行,并应有温度显示仪进行温度控制。不得用烟煤等含硫、磷较高的燃料直接加热管子进行退火;
2对管子胀接端进行退火时,受热应均匀,退火温度应为600~650℃,退火时间应保持10~15min,胀接端的退火长度应为100~150mm;退火后的管端应有缓慢冷却的保温措施。
4.2.3胀接前,应清除管端和管孔的表面油污,并打磨至发出金属光泽,管端的打磨长度不应小于管孔壁厚加50mm。打磨后,管壁厚度不得小于公称壁厚的90%,且不应有起皮、凹痕、裂纹和纵向刻痕等缺陷。;4.2.4胀接管端与管孔壁的组合,应根据管孔直径与打磨后的管端外径的实测数据进行选配;胀接管端的最小外径不得小于表4.2.4-1的规定,胀接管孔与管端的最大间隙不得大于表4.2.4-2的规定。;4.2.5胀接时,环境温度宜为0℃及以上。
4.2.6正式胀接前,应进行试胀工作。且应对胀接的试样进行检查、比较、观察,其胀口端应无裂纹,胀接过渡部分应均匀圆滑,喇叭口根部与管孔结合状态应良好,并应检查管孔壁与管子外壁的接触印痕和啮合状况,管壁减薄和管孔变形状况,并应确定合理的胀管率和控制胀管率的完整的施工工艺。
4.2.7胀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端伸出管孔的长度,应符合表4.2.7的规定;;2管端装入管孔后,应立即进行胀接;
3基准管固定后,宜采用从中间分向两边胀接或从两边向中间胀接;
4胀管率计算方法
内径控制法
采用内径控制法时,胀管率一般应当控制在1%~2.1%范围内。胀管率按照公式(4-1)计算。;精选ppt;精选ppt;5胀接终点与起点宜重复胀接10mm~20m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工作分析与岗位说明书.pptx
- 工作岗位分析模板.pptx
- 工作中遭遇醉酒或暴徒时的应急预案及流程.pptx
- 工作总结材料.pptx
- 公共安全教育(紧急避险及应急事件处理).pptx
- 公共关系评估.pptx
- 公共航空运输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置(中).pptx
-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ptx
- 公共设施设计.pptx
- 公关效果评估的方法.pptx
-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体育核心素养的构建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心血管内科药物治疗临床药师监护对医患关系质量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实验数据驱动教学策略研究与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社团活动参与度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健身俱乐部会员流失原因与基于社交媒体的互动营销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老旧小区改造中的绿色生态空间优化与功能创新策略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多模态语篇教学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环境绩效提升的产业链优化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化学: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教学策略与优化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在词汇教学中的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