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语文六年级上册【公开课】狼牙山五壮士第1课时
语文六年级上册【公开课】狼牙山五壮士第1课时
PAGE/NUMPAGESPAGE1
语文六年级上册【公开课】狼牙山五壮士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狼牙山五壮士
年级
六年级
课时
第1课时
备课人
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
《狼牙山五壮士》选自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六课。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本单元所体现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品析战斗画面,体会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
品析第二自然段,领悟“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梳理课文内容。
3.抓住关键词句品析战斗画面,体会狼牙山五壮士的有勇有谋、视死如归的英雄形,从而理解“壮士”的内涵。
4.在阅读中领悟“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图)这是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峰峦叠翠,奇峰林立。两千多年前,燕国太子丹曾在这里送别了壮士荆轲,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歌。抗日战争期间,五位八路军战士又在这里写下了更为壮丽的诗,他们就是狼牙山五壮士。(齐读课文,读一读)
2.你觉得什么样的人会被称为“壮士”?(生说)
二、初读课文,概括课文
1.这五位八路军战士为什么被称为壮士呢?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总结:你们对狼牙山五壮士有了自己独到的认识。
2.请大家再次浏览课文,并且像这样用四字小标题的形式理清课文脉络。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三、品读课文,体会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形象
(一)第一自然段:接受任务
1.请你们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任务?(艰巨)谈谈你的理解.
预设:
(1)这是个危险的任务,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等词可以体会出来。
(2)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从“一个多月”中可以体会出来。
2.师补充:1941年8月,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500余人围攻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他们有3500多人,我们一个连只有100多人,还要负责转移众多手无寸铁、老弱病残的老百姓,而掩护他们的任务只能放六班这5个战士身上,任务十分艰巨。
总结:尽管众寡悬殊,任务如此艰巨,但是六班的五位战士勇敢地接受了任务,这就是“壮士”。
(二)第二自然段:痛击敌人
1.下面,就让我们再来细细品味一下那惊心动魄、气壮山河的战斗画面。
2.请你们自己读读“痛击敌人的画面”,看看哪些语句能够让你感受到他们是在痛击敌人的?可以画下来,想一想。
预设1: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下去。
应答:是的,他们是共同行动的小群体。作者通过群像描写突出了他们的英勇。请你再读读。
预设2: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总结:是的,虽然只有五个人,战斗力却非常强。
预设3:狠狠地打、喷不完他满腔的怒火、浑身的力气……
你能总结一下马宝玉打敌人的特点吗?再读读这一句,把他打敌人的特点读出来。
还有四位战士他们打敌人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你来说说葛振林,你来读。
随机总结五位展示打敌人的特点:马宝玉(沉着)葛振林(猛)宋学义(稳)胡德林和胡福才(紧张)指导朗读。
下面,大家把这一小段练习读一读,读出他们不同的特点。
(五位学生展示朗读)
总结:同样是痛打敌人,但是他们各不相同。他们五个人组合起来又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壮烈战斗画面,让读者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是连点成面的表达效果。(板书:连点成面)
3.揭示点面结合的写法
大家看,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既关注了五位战士战斗的整体性。(手指课件)又写出了他们的个体差异性。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遥远的战斗场面,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点面结合。
(板书:点面结合)
4.合作朗读:男生读整体的战斗画面,四个小组分别读四个战士的战斗画面,女生读战斗结果。
5.总结:虽然,他们只有5个人,但是他们一起痛击敌人的画面是那样壮烈。真不愧是:狼牙山五壮士。(再读课题)
(三)第三自然段:引上绝路
1.让我们跟着他们的任务,继续品读下一个画面。(手指板书)
谁来读读第三段。
2.点红“绝路”。什么是绝路?(你能联系课文跟我们说说什么是绝路吗?课文中是怎么写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主力,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三面是悬崖绝壁,还有一面是?(敌人)这就是绝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