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四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时期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pptxVIP

专题四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时期课件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四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隋唐时期;[时空坐标];政治;时间;;一、隋唐政权更迭;(一)隋朝的兴亡(581-681);相关史料;(3)隋的建设:

制度建设:

①中央:建立三省六部制;

②地方: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③选官: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

经济建设:①均田制;②租庸调制;③修建运河

其他建设:①建两都(大兴城(文帝);东都洛阳(炀帝));②设仓库(洛口仓、含嘉仓);③修驰道;

;原因:

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征高丽,阶级矛盾。

标志: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唐朝的建立;(二)唐朝的兴衰(618--907年)

1.唐朝的开国(618年):晋阳起兵——李渊建唐——统一全国

2.唐朝的强盛:①贞观之治(627—649年);②武则天的统治;③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之治(713—741年);

3.唐朝的衰落(755——907年):①安史之乱(755——763);②藩镇割据;③宦官专权;④朋党之争(牛李党争);

4.唐朝的灭亡:①瓦解—唐末农民战争(875-884王仙芝、黄巢);②覆灭—朱温灭唐(907年);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

1、社会:经历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稳生活;

2、政治:改革吏治、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3、经济:注重发展生产,规范赋税徭役制度;

4、军事:对外用兵有节制;

5、文化:大兴文治,兴学重教;

6、民族关系:采用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边境统一安定,民族间交往密切。

7、农业(曲辕犁)手工业商业等发展。;(三)五代十国(907-979年)

①北方:五代相继建立(后梁、唐、晋、汉、周)--政权更迭频繁,政局动荡;

②南方:十国先后并存(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北汉)--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二、隋唐政治制度;一轮复习;3.特点及意义

A三分相权。互相制衡,加强皇权:三省分工合作,互相制衡。独相制发展为群相制,有效的限制的相权,加强皇权。

B职责分明。提高效率: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

C节制君权。减少失误:皇帝所颁政令,未经???事堂通过,绝大部分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

D协商政务,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E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首长制(领袖制)向委员制转变),它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

;君主专制;【典例研析】(2022·广东·高考真题.3)如图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到隋唐政府机构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加强了中枢决策权

B.避免了相权被分割

C.降低了政令的执行效率

D.使中央机构分工更明确

【答案】D【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北齐时期的一系列机构被细化规范成为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六部属于中央机构,而且六部分工更为明确,D项正确;图示内容主要体现的是中央机构分工更为明确,并不能体现中枢决策权的加强,排除A项;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排除B项;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提高了政令的执行效率,排除C项。故选D项。

;【典例研析】(2022·浙江·高考真题)唐初,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他们常在政事堂共商国家大事。后来,皇帝又时而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会议所作决策以文字形式报皇帝批准,付外执行。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

C.集思广益以减少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以强化君主权力

【答案】D【解析】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是当然的宰相,并且“皇帝又指定某些级别略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人事实上已加入宰相集团”,宰相数量增多,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权力,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权与相权的关系,属于君主专制问题,不属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级别略低的官员”是否是知识分子,排除B项;皇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君权,C项不是最主要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2019·高考全国卷Ⅱ)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知识拓展:历代中枢机构的演变(中央权力分配变化);★【重难点突破】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抑制、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