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避难硐室施工组织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前言

一、矿井概况:

xxxx有限责任公司隶属xxxxx煤业开发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企业性质为地方国有。矿区位于登封井田马岭山勘探区东端,行政区归属石道乡境内。矿区东北距登封市25km,南距汝州市约25km。伊川—登封公路在距矿区北约2km处通过,区内有至石道乡和临汝镇的乡级公路穿过,交通便利。

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依据

1.《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5—2005。

2.《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版。

3.《MTT5026—2009》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

4、《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编制的君鑫煤业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设计说明》

5、《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安监总煤装〈2011〉33号》

6、《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1029-2007)

三、硐室施工设计概况

建立并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生产安全的迫切需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国家强制推行的先进技术装备,为规范和促进君鑫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和安监总煤矿【2011】15号文件《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四、硐室建设的目的

本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紧急避险设施建设主要是指全矿永久避难硐室建设以及其他“五大系统”的对接;室和舱内紧急避难设施由供氧、动力、环境监测、排泄物处理、空气幕联动和通信等各个系统组成,规划合理的避灾路线,补充应急预案等。紧急避险设施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环境监测、通讯、照明、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建设完善紧急避险系统并与矿井安全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对接,形成井下整体性的安全避险系统。

(一)避难硐室位置、工程量

2011年八月我矿委托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了“xxxx有限责任公司井下紧急避险系统专项设计和实施方案”及图纸。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矿井+80m水平大巷东翼煤仓绕巷西20m布置一个永久避难硐室,硐室工程量80m,可容纳人员100人。

(二)硐室作用及功能

1、永久避难硐室作用

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是在井下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的设施、设备、措施组成的有机整体。当井下发生灾情后,紧急避险设施应能为无法及时撤离的遇险人员提供一个安全避险密闭空间,对外能够抵触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创造生存基本条件,并为应急救援创造条件、赢得时间。

2、永久避难硐室的功能

(1)整体结构坚固密闭,能达到防火防爆,隔绝有毒有害气体的要求。

(2)硐室能实现独立供氧,提供人员生存的基本需求。

(3)硐室有完善的监测监控系统和通讯系统,可及时与地面积取得联系,争取及时救援。

(4)硐室内装备有医疗急救设备、照明设备、灭火器、自救器、水、干粮、卫生设备等必须设备。

五、工程概况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为+80水平永久避难硐室,该硐室采用半圆拱锚网喷加砌碹二次支护,巷帮、拱顶全部挂网,遇软岩、破碎带时采取缩小锚杆补措施加强支护。净断面11.5m2,下宽5.04m,直墙高1.5m,拱高3.5m,中高4.02米。

六、预计开竣工时间及施工单位

本掘进巷道总工程量80m,每天二班掘进,每班计划进尺1.5m,日进尺3m,月进尺90m,施工工期1个月,计划2012年4月中旬开工,2012年5月中旬竣工;施工单位为掘三班。

第一章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第一节地质构造

根据矿区地质资料显示,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地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北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26°~30°,由+80m水平运输巷掘进揭露的情况看,本掘进区域有小型褶曲存在,但对巷道的施工没有影响。

地质构造情况表

编号

构造名称

性质

走向

(°)

倾向

(°)

倾角

(°)

落差

(m)

对掘进施

工的影响

1

单斜构造

灰岩

289

3~19

29

——

对巷道施工

没有影响

第二节水文地质

一、硐室区域的主要水源及影响

掘进区域太原组下段灰岩含水层由L1~L4灰岩组成,平均厚6.99m。L1及L3灰岩较发育,层位稳定,岩溶裂隙发育较差,且多被方解石充填。太原组上段灰岩含水层由L6~L8灰岩组成。其中L7灰岩较发育,岩性和层位较稳定,厚度平均7.34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70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