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砂体产量劈分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砂体产量劈分设计

一、单砂体争论意义

油田经过十余年的注水开发,大都已进入高含水前期,剩余油在空间上分布格外简单,挖潜难度越来越大,油田开发冲突也日益突出、产量逐年递减,由此可见油藏精细治理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常规的按层系/注采井组为单元油藏动态分析,已难以解决油田面临的问题;势必需要更进一步地从层系/井组整体分析向小层/油砂体逐一分析转变。由平面到纵向,再由纵向到平面查找潜力。因此将争论单元细化到油砂体,通过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解剖单砂体的动用状况,分析油砂体潜力,在此根底上提出完善油砂体注采关系、改善注水效果等综合治理措施,以期到达改善开发效果、减缓油田产量递减的目的。

以往多从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角度识别单砂体,从平面、层内〔小层韵律〕争论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并很好地生疏了开发初期、中期地下简单的单砂体的平面分布、宏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但随着含水增高,层内水洗及剩余油分布越来越简单,影响水淹与剩余油分布的单砂体内部因素〔单砂体内部立体非均质性〕争论越显重要,而单砂体内部建筑构造则详尽提醒了层内立体非均质性的本质,因此,本课题试图对地下单砂体内部建筑构造、非均质性及对剩余油的影响这一难题作为根底争论进展尝试性探讨。

产量劈分技术,包括油井的油气水的劈分和注水井注水量的劈分。由于在不同的时间,受措施等方面的影响,测试结果不尽一样,因此必需依据层位的变更、测试资料剖面变化情况进展产量劈分阶段的划分,然后在各个阶段依据测试资料进展产量劈分,最终计算出单砂体的剩余油分布。

二、方法争论

〔一〕静态法

地层系数法:利用kh,即油层有效渗透率与有效厚度的乘积,单位为μm2? m;

流淌系数法:利用kh/μ,即地层系数与地层原油粘度的比值,单位为μm2? m/(mPa? s);

〔二〕动态法

产液剖面法:油井利用每次产液剖面的各个层出液奉献率对各层产油量劈分的方法;

吸水剖面法:水井利用每次吸水剖面的各个层吸水奉献率对各层注水量劈分的方法;

动态权重法:依据动态人员主观分析因素,进展各层的产能及注水劈分的方法。

以上各种方法可单独进展,同时也可以多种因素联合应使用,主要是依据实现数据供给状况和使用者的工作习惯所打算。

三、单井产量和注水量劈分原则1、注水井

对多层混合注水的水井而言,最初用地层系数,有吸水剖面后开头用吸水剖面劈分注水量;对于分层注水井,进展了分层测试(示踪剂)的用分层测试资料权重劈分,当分层测试与吸水剖面并存时,以动态的吸水剖面为准(目前油田注水方式多为油管注水、套管注水、油套混注或利用偏心配水器来实现多层合理安排注水,考虑到封隔器不严或固井质量差而引起的套管注水窜层的影响,而多承受吸水剖面)。

2、采油井

一是测有产液剖面的井,原则上按初期地层系数百分数与此后不同阶段间测试的产液剖面产油、产水百分数进展线性插值来劈分各层系油、水产量;

二是未测产液剖面但为受益油井,借助对应注水井吸水剖面进展劈产;

三是既无产液剖面又无注水补充能量的遥远油井,因属于弹性或边水驱动,仅考虑使用地层系数或流淌系数来劈分。

以上产能劈分的各原则是建立在假设层间有不渗透隔层,层间不产生流淌,即不发生流体交换,当同时翻开多层时,每层流体各自流入井筒;多层油藏中N个储集层都是水平的,流体性质一样。

劈分细则见下表:

状况 劈产方法

投产后始终未测产液剖按流淌系数〔同一油藏,则用地层系数〕求取各小层劈分权重;生

1

只在生产某层位的时段

2

内测有产液剖面

某层段开头到第一次产

产层位变化后重计算权重。

对其它层位生产时段及该段测产液剖面以前用流淌系数进展劈分。

液剖面、两次产液剖面之分别用流淌系数与产液剖面、两次产液剖面间或最终一次产液剖面

3

间或最终一次产液剖面与流淌系数权重线性插值得到各月产油、产水劈分系数。

至今

其前1个月用原流淌系数权重;不再用之前的劈分系数,重返回考虑状况1、2、3分别计算劈分系数;假设补孔、复射孔前后产油

〔水〕量明显变高,则认为补孔、复射孔层位为主要出力层,可认进展补孔、层调、堵水、为原生产层当月仍只产出原有的产量,并据此计算老层产油、产

复射孔等生产层位发生水量劈分权重,将产油、水权重分别与老产层各自的流淌系数相变化后 乘,分别得到各生产层的劈油水系数,之后与产液剖面系数进展插

值;堵水有效时用计算的生产层段的流淌系数权重,失效〔产液、含水、压力、液面等,关键是确定失效时间,增加合理的人为因素〕后,认为所堵层重生产〔即堵水前流淌系数权重计算〕。

最初认为干层不出,即劈分系数为0,之后与产液剖面中产油、水

生产层段内有干层射开

比例各自插值得到劈分系数。

封堵后认为不产液,不参与劈分,假设之后测产液剖面仍反响是产液

文档评论(0)

189****187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天津卓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L1U0A9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