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试卷版)(通用版).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年高考二轮复习高频考点强化训练卷

02修辞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红梅赞》可以说是一

首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歌曲。很多人都好奇,①?或曰“歌词精彩”,或曰“曲调优

美”,或曰“美声民族唱法咸宜”。②,但又不尽然。笔者以为,《红梅赞》之所以广为

流传,常唱不衰,是因为歌有其魂,调有其根。

《红梅赞》虽然不长,上下两段,连同重复句在内,共72字,但其魅力无限,因为它是有魂的。《红

梅赞》来自歌剧《江姐》,而③,《红岩》来自罗广斌、杨益言亲身经历的历史。他们用泣

血之笔,写下革命先烈在渣滓洞、白公馆与敌人残酷斗争的事迹。这里面蕴含着《红梅赞》的魂。老一辈

听众能从歌中回忆血与火的峥嵘岁月;青年一代则能通过这首歌,汲取接续前行的精神力量。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

字。

2“”

.下列选项中,和文中他们用泣血之笔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奋进的青春拒绝躺平与内卷。

奋进比放弃更勇敢。面对困难,躺平的态度会将人困于其间,而奋进则可以通过持续的努力克服每一

个困难,清除前进道路上的每一个障碍。奋进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勇气,让我们能够蓄势而发、一往

无前,它彰显着真正的勇敢。

①。为了梦想,拼尽全力地不断前进是最好的方式。然而,当这份拼搏的激情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沼,

“”

造成努力的通货膨胀,那么带来的只会是精神的焦虑和持续的内耗。②,没有人拥有无限的劲头能

够在无止尽的内卷中获得胜利。因此,只有合理地分配精力,以持续的奋进替代无谓的激进,才能带来持

续长久的进步,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

所以说,若躺平,只能是一时短暂的休憩,应借机调整心力、整装待发,迎来更好的自己;若卷起,

就当是攻坚克难的冲锋,要趁势一鼓作气、全力以赴,挑战无尽的可能。而若想持续长久地进步,就需要

严格自律、合理规划,于点滴中积累,于日常中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在遇到挑战

时不疲惫,③,成青春昂扬之业。

3.下列选项中的语句和文中画线句子所用修辞手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C.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D.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到了桂花飘香时节,处处可闻桂花迷人的芳馨。李清照称赞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

流”,可谓实至名归,恰如其分。正因为桂花受人喜爱,所以①——“桂冠”与“折桂”,便是至

高荣誉的象征。而“桂冠”一词还是舶来品。相传古希腊人爱用月桂的枝叶编成帽子,献给杰出的诗人和

凯旋的英雄,以示崇高的敬意。后来人们又用桂叶编成“花冠”,奖励给体育比赛的优胜者,这一风俗逐

渐在欧洲流行开来,②。古希腊人首创的“桂冠”与我国古代的“折桂”一词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足见人们钟爱桂花之情简直是如出一辙!中国古代每年八月是科举的关键时刻,③,人们遂以“月

中折桂”或“蟾宫折桂”来比喻科举登科或仕途顺利。唐代科举制度方兴未艾,蟾宫折桂便被比喻为考中

进士。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文档评论(0)

199****21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学毕业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