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3600字.docxVIP

2024《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3600字.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4

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研究

目录

TOC\o1-2\h\u24887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1

22861一、绪论 1

30279二、我国行政问责制度问题 2

4569(一)行政问责立法不完替 2

8469(二)行政问责相关要素界定不科学 2

24892(三)行政问责程序不规范 3

23585三、我国行政问责制度改进建议 4

27282(一)完善行政问责法律体系 4

28239(二)拓宽问责范围 4

4252(三)完善被处置人员复出程序 5

12571参考文献 5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公民责任意识、权利意识高涨。建设责任政府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改革的必要前提。确保权利与责任的平衡,是建设一个责任制政府的基本要求。具体要求是,当政府出现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或徇私舞弊等渎职行为时,要依照宪法予以追责。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已在政府的规范化管理中逐步完善。本篇文章从行政问责适度的理论基础出发进行介绍,概述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行政问责制度;改进措施;责任制政府

一、绪论

2003年的非典疫情是中国实行行政问责制度的先例,从那时起到现在,中国的行政责任制也才实行了14年。并且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比如人民的思想观念仍旧停留在传统的小农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许多人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打拼,难以融入当地的文化等。基于这种现状,我国国家行政责任体系建设存在诸多局限和不足是很正常的。但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国家行政责任法律标准是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实行问责制度十多年的基础上,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也小有成效。但是从整体方面来看,情况就不容乐观了。2016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律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完善问责机制,并严格执行。所以,基于完善中国特色行政问责制度的需要,本文详细分析了现行行政问责制度建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措施和改进建议。[1]

二、我国行政问责制度问题

(一)行政问责立法不完替

一是行政责任等立法水平低下,影响了问责制度的权威性。我国现有的问责立法体系还只是存在于地方层面上,缺少国家层面完整统一的立法体系。一些出台的法律文件如《公务员法》等,只是杯水车薪,不能满足当下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法律需求。而且大部分规定只能说是提到了“问责”,至于具体的内容,那只能说是毫不相关。相关政府法规和地方法律法规受低级法律和这些法规的大部分限制。只有法律责任,不是真正的行政责任。经过多国多年的法律建设和实践,形成了国家法律最高层次的行政责任制,符合我国的实际发展需要。但长期立法的现状限制了行政责任的引入,也影响了责任政府建设的进程。[2]

二是没有统一的行政问责法律制度。尽管现行已出台的部分法律文件提到了公职人员的监督管理,但这些法律目前还是流于形式,没有上升到真正的问责法律层级。而且宪法建立行政责任制的原则只有一个总的指导原则,难以在实践中实行。由于国家立法的缺失,许多地方自己出台了相应的行政问责规定和文件,以满足其实际的行政问责需要。尤其是在非典时间以后,全国多个区级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行政责任规定,以适应本地区行政责任的实际需求。应该指出的是,地方政府的立法促进了行政问责制的发展,但该法律或政策的普遍采用肯定具有地方特点,适用价值普遍较低。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小细节在国家法律中尚未统一,我国在建立完善的责任法律框架方面任务艰巨。

(二)行政问责相关要素界定不科学

问责是因授权而产生的,授权一般包括两个层面:一是人民对政府及其官员的授权,即异体授权,与之相对应的是异体问责,主要包括人大、民主党派、新闻媒体、民众及法院对政府和执政党的问责。二是政府对官员、上级对下级的授权,即同体授权,与之相对应的是同体问责,是执政党系统对其党员干部的问责,或者行政系统对其行政干部的问责。但在现行制度运行中,我国依然过分依靠同体问责,异体问责工作很难开展。实践中,大部分行政责任都建立在监管机构内部调查制度和监管的基础上,主要责任追究方式和不同职责的影响不充分。同一执行人在节约行政资源和提高问责制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毫无疑问,自查难免有失公允,并使公民缺乏对问责制度的信任感。权力限制原则应通过行政责任制结构落实,严抓行政部门逃避责任的行为。[3]

(三)行政问责程序不规范

当前我国行政问责运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启动程序受限。如上所述,行政责任需要在内部和外部兼顾。所以,除了强调行政机构的自我纠错外,还要确保国家相关机构、信息手段和社会责任等外部力量的有实施。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制度上没有统一、明确的规定

文档评论(0)

021271230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关注原创力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