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Ⅰ地区通用) 新高考Ⅰ卷地区高三语文最后一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VIP

(新高考Ⅰ地区通用) 新高考Ⅰ卷地区高三语文最后一卷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阅读

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测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夫乐者,天地之体,万物之性也。合其体,得其性,则和;离其体,失其性,则乖。昔者圣人之作乐也,将以顺天地之体,成万物之性也。故定天地八方之音以迎阴阳八风之声均黄钟中和之律开群生万物之情气故律吕协则阴阳和,音声适而万物类,男女不易其所,君臣不犯其位,四海同其欢,九州一其节。天地合其德则万物合其生,刑赏不用而民自安矣。乾坤易简,故雅乐不烦;道德平淡,故五声无味。不烦则阴阳自通,无味则百物自乐。日迁善成化而不自知,风俗移易而同于是乐,此自然之道,乐之所始也。

先王之为乐也,将以定万物之情,一天下之意也。刑、教一体,礼、乐外内也。刑驰则教不独行,礼废则乐无所立。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

(取材于阮籍《乐论》)

夫天地合德,万物贵生;寒暑代往,五行以成。故章为五色,发为五音。音声之作,其犹臭味在于天地之间,其善与不善,虽遭遇浊乱,其体自若而无变也。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声音自当以善恶为主,则无关于哀乐;哀乐自当以情感而后发,则无系于声音。夫五色有好丑,五声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皆无豫于内。至夫哀乐自以事会,先遂于心,但因和声,以自显发。和声之感人心,亦犹酒醴之发人情也。酒以甘苦为主,而醉者以喜怒为用。其见欢戚为声发而谓声有哀乐,犹见喜怒为酒使而谓酒有喜怒之理也。故音声有自然之和,而无系于人情。心之与声,明为二物,殊途异轨,不相经纬,焉得染太和于欢戚,缀虚名于哀乐哉?

夫言移风易俗者,必承衰弊之后也。古人知情之不可放,故抑其所遁;知欲之不可绝,故因其所自。故为可奉之礼,制可导之乐。丝竹与俎豆并存,进退相须,共为一体,从善日迁,然后化成。

(取材于嵇康《声无哀乐论》)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故A定天地B八方之音C以迎阴阳D八风之声E均黄钟F中和之律G开群H生万物之情气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适,文中指适宜,与《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意思相同。

B.一,文中指统一,与成语“一语中的”“一意孤行”中的“一”意思都不同。

C.五音,文中指的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这五个音级。

D.迁,文中指改变,变动,与《六国论》中“终继五国迁灭”的“迁”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阮籍认为,音乐的和谐协调取决于它是否合乎天地本体以及是否顺应万物本性。

B.阮籍认为,风俗的改变与音乐的道理是相同的,道德与雅乐都能对人们进行教化。

C.嵇康认为,声音与气味一样,其好与不好都不会受到浑浊混乱的干扰而发生转变。

D.嵇康认为,古人为了抑制情感的泛滥和欲望的断绝,制定了礼节并创制了音乐。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

(2)岂以爱憎易操、哀乐改度哉?

14.两则材料对于音乐的作用有何相同的观点?(3分)

10.CEG

11.A(《孔雀东南飞》中“始适还家门”的“适”指“出嫁”。)

12.C(原文是说:声音的产生,那就好像是存在于天地之间的气味,它好和不好,即使遭遇到浑浊混乱,它的本体也还保持原有的样子,不会有什么变化。)

13.(1)礼节逾越其应有的规制,那么尊卑就会错位(不正常);音乐失去其自身的秩序,那么亲疏关系就会混乱。

(“乖”“则”各1分,句意2分,共4分。)

(2)怎么会因为别人的爱憎、哀喜而改变性质呢?

(“以”“易”各1分,句意2分,共4分。)

14.他们都认为礼乐应相互配合,方能发挥音乐的教化作用。

【文言文译文】

音乐,是天地之本体,万物之本性。音乐合乎本体、频应本性,就和谐,背离本体、丧失本性,则不协调。从前圣人作乐,就是用来顺应天地之本体,成就万物之本性。所以确定天地八方之音,来应和阴阳八风之声,协调黄钟作为中和之律的作用,开启百姓及万物的惰怀。因此,律吕协调则阴阳和谐,声音适宜则万物各从其类,男女不改变各自的位置,君臣互不冒犯,四海呈现出一派祥和的风貌,九州演奏的都是统一的节奏。天地契合于自身的道德,则万物应运而生,不使用刑罚与奖赏,百姓却会自然地过上安定的生活。乾坤的关系平易简单,所以雅乐并不复杂:道德的本质和顺淡然,所以宫、商、角、微、羽这五个音级恬淡自然。雅乐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