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内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解聘问题刍议.pdfVIP

试用期内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解聘问题刍议.pdf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观点摘要: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

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实践中,对于“录用条件”的理解以及能否将

“考核指标”作为录用条件,存在一定程度的争议,需要进行充分论证。同时,具体实

施中中用人单位应注重操作管理,合法约定试用期期间,做好举证证明工作,正确、

合理地运用法律赋予的单方解除权。

《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的试用期解除权进行了规定与限制。依照第二十一条规

定,只有劳动者出现了《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

项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才能依法辞退员工。除此之外,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辞退员

工,要承担法律规定的不利后果。针对上述用人单位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有学者概括为“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劳动者具有过失性辞退和劳动者具有非过失

性辞退的情形”,[1]本文所讨论的是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情形。

检索裁判文书网发现,围绕第二十一条发生争议的案例并不少见,且以用人单位承

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责任为主,主要情形包括试用期约定不符合规定、录用条件约

定不明、用人单位举证不到位等。因此,有必要对试用期、录用条件等看似简单明

了的词语进行深入剖析,明确劳动合同解除规则,从而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单方解

除权。

一、试用期的法律分析

理论层面,学术界对试用期的性质存在不同的看法。有学者认为,试用期是用人单

位对劳动者能否满足工作要求进行考核,且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发展前

景等进行具体了解的一段期限,此时劳动关系还处于非正式状态,但劳动关系属于

劳动合同期限内。[2]也有学者认为,试用期是劳动合同双方互相约定的一段试用

期限,以促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相互了解、从而决定是否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一段

考察期。[3]

域外学者方面,有学者认为试用期系用人单位考察劳动者工作能力是否符合招聘岗

位条件的一段考察期,如果劳动者工作表现满足用人方的要求,则与其订立正式的

劳动合同;反之则解除劳动合同,所以试用期的作用是定期和评测。以上观点不难

看出,理论界对试用期性质认定虽存在一定差异,但无疑都包含共同的内核,即“劳

资双方的双向考察”。

观察实践层面,试用期最早见于《劳动法》,其中第二十一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

定试用期。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

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十九条则对试用期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的界定,

所谓试用期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相互了解、选择和约定的不超过6个月的考察

期。一般对初次就业或再次就业的职工可以约定”。根据上述理论及实践分析,可以

看出试用期具有如下特点:

1.试用期为劳资双方的“双向考察期”

在此期间,劳动者可以对劳动条件、工作内容、工作强度进行深入了解,用人单位

可以对劳动者的工作能力、业绩水平、工作态度等进行鉴别,排除明显不符合要求

的员工,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确立稳定的劳动关系。

2.试用期具有特殊性及不可逆性

双方处于“磨合期”,劳动者的工作指标与工作待遇较之正式用工具有一定的差别,当

试用期届满后,用人单位可及时调整工作内容并执行合同约定的薪酬待遇,同时不

得以劳动者在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而予以解除。

3.试用期具有法定性

试用期的长短与劳动期限挂钩,最长不超过6个月,且不得延期、不得约定2次及

以上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或者非全日制用工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劳

动合同法》第十九条延续了《劳动法》关于试用期的规定,并对不同期限劳动合同

的试用期进行了细化明确。

从劳动关系的内在构造来看,由于劳动关系的人身属性及劳动给付的连续性、劳资

关系经济地位不平等,以追求实质正义为依归的《劳动合同法》应对处于弱势地位

的劳动者进行适度地倾斜保护,以平衡劳资关系。[4]我国当下的劳动立法即是以

保护弱势劳动者权益为基本原则,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劳动合同法》立

法宗旨是为最好的注释。劳动法以倾斜保护劳动者为原则,同时也要顾及资方的用

工灵活,即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

试用期制度的设定,一方面平衡和兼顾了用人单位的利益,在制度范围内保障了用

人单位的自主用工权;另一方面也确立了劳资关系的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和谐稳定

劳动关系的实现。试用期作为“双向考察期”,具有磨合期性质,对于劳资双方的约

束较为柔性,表现在:(1)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解除劳动

合同;(2)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在试用期内被

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行使单方解除权。当然,试用期的柔性约束

文档评论(0)

176****99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