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21.docx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21.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语文(古代汉语基础知识)模拟试卷21

一、选择题(本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分。)

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人而徐趋,至而自谢趋:小步快走,表示恭敬

B、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爪牙:形容勇武

C、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勉:努力

D、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丈人:妻子的父亲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D项,“丈人”在此处为对老人的尊称。故选D。

2、“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中没有特殊用法的词是()。

A、上

B、先

C、身

D、重

标准答案:C

知识点解析:A项“上”,B项“先”,以及句中的“下”“后”,都是名词做动词;C项“身”没有特殊用法;D项“重”与句中的“害”都是形容词做动词。故选C。

3、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B、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C、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D、姜氏何厌之有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A项“惟德是依”是“惟依德”的倒装,C项“则何如”是“则如何”的倒装,D项“何厌之有”是“有何厌”的倒装,三者都是宾语前置。B项“身之察察”“物之汶汶”是“察察之身”“汶汶之物”的倒装,属于定语后置。故选B。

4、下列句子中“乃”做连词的一项是()。

A、家祭无忘告乃翁

B、臣非知吾,知君乃苏君

C、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A项“乃”为代词,意为“你、你们”;B项“乃”为副词,意为“是,就是”;C项“乃”为副词,意为“才”;D项“乃”为连词,意为“于是,就”。故选D。

5、下列句子中,“是”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汤之问棘也是已

B、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C、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D、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

标准答案:A

知识点解析:A项的“是”指示代词做判断句的谓语,而其余三项都是指示代词做主语。故选A。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5题,每题1.0分,共15分。)

秋水(节选)庄子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涣,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碧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梯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A项“辩”通“辨”,分辨;B项“虚”通“墟”,居住的地方;C项“豪”通“毫”,动物身上的细毛;D项没有通假字。

7、下列选项中,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B项“少”形容词意动,意为“觉得……少”;其他三项均没有词类活用现象。

8、下列“之”字用法,不是助词的一项是()。

标准答案:D

知识点解析:A项“之”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C两项“之”都为结构助词“的”;D项“之”为代词,指“王位”。

9、下列选项中,对作者及文章理解正确的是()。

标准答案:B

知识点解析:A项,作者生活在战国时期;C项,本文是一篇以对话方式展开的说理文;D项,本文说理多由个别到一般的比较论证方法。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标准答案:(1)我(如果)不走到您的面前,那才真危险了,我将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永远耻笑。(2)不可以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被生活的环境所局限;不可以与夏虫谈论冰雪,因为它的生存为时令所限制;不可以与见识浅陋的人谈论大道理,因为他的见识被世俗之学所束缚。

知识点解析:暂无

文档评论(0)

一帆风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