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考前语文集训试卷7及参考答案(含答题卡)A4版.docx

2024年中考考前语文集训试卷7及参考答案(含答题卡)A4版.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密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2024年中考考前集训卷7

语文

(本试卷共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

1.“品诗词文化,悟华夏风骨”,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古诗文名句。(10分)

想象让思绪穿越季节,“忽如一夜春风来,①”;想象让豪情连接宇宙,“②,③。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想象令诗人沉浸他日团聚的情境,“何当共剪西窗烛,④”;想象助词人再现壮美的梦中奇景,“天接云涛连晓雾,⑤”。

“怒而飞,⑥”,是庄子对大鹏的瑰丽想象;“芳草鲜美,⑦”,是陶渊明对心中桃源的真切描画。“⑧,⑨”,李白畅想沧海扬帆的美好前程;“⑩,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回想沙场驰骋的壮阔场景。

对于中华诗词文化,夏小逸深有感触的写下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忙完善。(9分)

古语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是感情的渗透;是思想的火花;是理想的光(huī)①______;是智慧的结晶。它______着汉字的灵魂,像一条潜龙,流动在华夏文明历史长河中。从诗三百、离骚的源头,到乐府民歌,再到(guī)②______丽宏伟的唐诗宋词,以至现代的新诗、散文诗,诗人们以其幽微的洞察力、______的情愫、精(zhàn)③______的笔墨,显示出多彩的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______出这悠久的诗意中国,它改变了平凡而美丽的一代代华夏儿女。

(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①②③处相应的汉字。(正楷字或行楷字)。(3分)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凝聚??愁肠百结??铭刻 B.凝结??愁肠百结??镌刻

C.凝聚??悲天悯人??镌刻 D.凝结??悲天悯人??铭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它改变了美丽而平凡的一代代华夏儿女。

B.它影响了平凡而美丽的一代代华夏儿女。

C.它改变了一代代平凡而美丽的华夏儿女。

D.它影响了一代代平凡而美丽的华夏儿女。

忆往昔,夏小逸认识到人生路上最大的幸运是:人生途中有师者指引,有朋友相知相携。请从下面任选一组人物,结合他们的人生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①林冲??鲁智深(《水浒传》)

②保尔??朱赫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③简·爱??谭波儿小姐(《简·爱》)

二、阅读(共65分)

(一)古诗文阅读(23分)

【甲】

春题湖上注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此诗作于长庆四年(824),作者杭州刺史任期届满之时。

【乙】

钱塘湖石记

钱塘湖事,刺史要知者四条,具列如下:

钱塘湖北有石函①,南有笕②。凡放水溉田,每减一寸,可溉十五余顷;每一复时③,可溉五十余顷。先须别选军吏二人,与本所由④田户,据顷亩,定日时,量尺寸,节限而放之。

若岁旱,百姓请水,须令经州陈状,刺史自便押帖⑤,即日与水。若待状入司,符下县,县帖乡,乡差所由,动经旬日,虽得水,而旱田苗无所及也。大抵此州春多雨,秋多旱,若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即濒湖千余顷田无凶年矣。

自钱塘至盐官界,应溉夹官河⑥田,须放湖入河,从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伍伍伍伍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嘎嘎嘎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