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专题22 免疫与健康-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原卷版).docx

中考总复习专题22 免疫与健康-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原卷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总复习专题22免疫与健康-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原卷版)

中考总复习专题22免疫与健康-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原卷版)

考试卷题目,多多益善

考试卷题目,多多益善

中考总复习专题22免疫与健康-2022年中考生物一轮复习抓重点考典型(人教版)(原卷版)

考试卷题目,多多益善

专题二十二免疫与健康

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

1、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

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1)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处理传染病的动物。

(2)切断传播途径:佩戴口罩,保持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蚊、蝇等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

(3)保护易感人群:加强锻炼,预防接种。

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1、皮肤和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溶菌酶破坏的是细菌的细胞壁。

3、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4、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各种病原体都有预防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5、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6、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组成:皮肤和黏膜

作用:(1)阻挡病原体的入侵

(2)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3)清扫异物的作用

7、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作用:吞噬、溶解病原体

8、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9、抗体: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

10、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抗原包括:病原体、异物、器官等。

11、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机体会快速产生大量的相应抗体,再次以同样的方式将抗原清除。

12、如果人的免疫功能过强,人就会有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在医学上叫做过敏原。

预防过敏反应的措施是找出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

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1)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3)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免疫功能失调

(1)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鱼、虾、蟹、花粉和青霉素等。

(2)过敏反应:当人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3)主要措施:找出过敏原,并且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过敏原.发生过敏反应的人,应当及时去医院治疗。

15、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为计划免疫.

疫苗:通常是用失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16、艾滋病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简称:AIDS

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传播途径:母婴传播、血液传播、性传播

注意:与艾滋病患者的一般接触(握手、用餐、蚊虫叮咬等)不会使人感染艾滋病.

第三节用药与急救

1、“是药三分毒”,凡是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和副作用。

2、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3、药物分为:处方药(Rx)和非处方药(OTC),其中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书服用的药物,适于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4、急救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2)人工呼吸(常用的方法是“口对口吹气法);(3)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心肺复苏).

5、心肺复苏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时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畅通,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

6、心脏按压可以改变胸腔内的压力和容积,将心脏内的血液输送到全身组织器官。

7、出血和止血:内出血和外出血.外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