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含解析)高一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上册.docxVIP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含解析)高一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中外史纲要上册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48分)

1.(2024·广东肇庆·三模)据史书记载,孔丘担任鲁国的司寇,“奉(俸)粟六万(斗)”;后来到卫国做官,“亦致粟六万”;孔丘也曾任命原思做“宰”,“与之粟九百”。上述现象表明当时(???)

A.儒家思想影响广泛 B.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C.兼并战争日趋激烈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2.(2024·河南三门峡·模拟预测)春秋之前,史官负责对文字材料的归档及档案利用,具有封闭性。春秋晚期以后,封闭的史官制度开始动摇,士阶层迅速崛起,这些饱学之士利用档案典籍编写教材、著书立说、建立私学,使档案典籍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材料所述变化(???)

A.重塑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B.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铲除了周王朝统治的根基 D.形成了尊崇儒学的社会氛围

3.(2024·广东惠州·一模)陆浑戎原居于甘肃酒泉附近。考古发现,洛阳附近有众多春秋时期的陆浑戎墓葬群,陪葬品中有马牛羊头蹄,还有数量众多的成套青铜器及玉石质礼器,如编钟、编磬、铜车马器、玉璜、玉扳指等。该现象表明(????)

A.传统的政治秩序受到冲击 B.华夷之间的差异逐渐消弭

C.华夏文明影响力日益扩大 D.生产关系已发生重大变革

4.(2024·山东淄博·二模)战国时期,人们广泛使用“城”作为土地人口的计量单位,封地的大小往往不再用方圆多少来形容,如秦王用十五城求购“和氏璧”,商鞅被封为商君并且得到商於之地十五城。这说明(???)

A.社会生产持续发展 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

C.兼并战争更加激烈 D.土地国有制度废除

5.(2024·广东汕头·二模)有学者统计了先秦时期的53种文献,发现共有178处出现“中国”一词,从使用语境方面分析后,发现当时“中国”一词约有五类含义(下表)。

表:先秦文献中“中国”一词含义

“中国”的含义

出现次数

示例

指京师

9

“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指国境之内

17

“咨女殷商,女穀于中国”

指诸夏之领域

145

“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指中等之国

6

“以负海攻负海,中国之形也。……小国之形也。”

指中央之国

1

“南国之人……,北国之人……,中国之人,冠冕而裳。”

据表可知,先秦时期(???)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王朝疆域不断扩大

C.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D.大一统局面已出现

6.(2024·广东广州·二模)公元前702年,“北戎病齐,诸侯救之,郑公子忽有功焉。”为表谢意,齐国为防守边境的各国军队馈送食物,并让鲁国来帮忙确定馈送的先后次序。鲁国按周王封爵的次序把郑国排在后面,“郑人怒,请师于齐”。这说明了,春秋时期(???)

A.贵族政治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 B.郑国力图巩固西周的分封制度

C.传统的政治秩序已被破坏殆尽 D.各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7.(2024·广东·二模)周代礼制对食肉有严格的限制,规定:天子食用牛;诸侯平时食用羊,每月初一才能食用牛;大夫平时食用猪、狗,朔月才能食用羊。战国时期,鸡、猪、狗、羊、鱼类成为各阶层主要的肉食来源。据此可推知,战国时期(???)

A.耕作方式发生变革 B.社会等级结构瓦解

C.贵族阶层已经消失 D.商品经济趋于繁荣

8.(2024·广东茂名·二模)战国时期,“义”具有公、正、善、节、分等内涵。关于其中的“公”,墨子提出:“举公义,辟私怨。”荀子提倡:“公义明而私事息。”韩非子提倡:“所谓直者,义必公正。”由此可见(???)

A.新兴地主阶级强调等级秩序 B.儒家思想得到广泛的认同

C.百家争鸣的局面越来越盛大 D.诸子追求公正的社会准则

9.(2024·广东·模拟预测)《左传·闵公元年》记载,管仲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明,不可弃也。宴安鸩毒,不可怀也。”《论语·季氏》中写道:“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上述这些言论在春秋时期屡见不鲜,这种现象可以推论出(????)

A.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 B.反映出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

C.中原华夏与周边各民族互动频繁 D.春秋时期各大国间的争霸战争

10.(2024·广东汕头·一模)商代甲骨文证实,商王自称“一人”或“余一人”;西周早期周康王和西周晚期周宣王时期的青铜铭文证实周王自称“余一人”或“我一人”;春秋中晚期的“叔夷钟”铭文证实齐灵公也自称“余一人”。这表明(???)

A.商代已出现君主专制的雏形 B.西周延续和继承了商朝政制

C.春秋时期传统礼制遭到破坏 D.中华文明具有统一性连续性

11.(2024·广东佛山·二模)某战国竹简有如下记载:“虽贫以贱,而信有道,可以驭众、治政、临事、长官……故兴善人,必熟问其行,焉观其貌,焉听其辞。既闻其辞,焉少小穀(官职)其事,以程其功。”这一记载(???)

A.表明宗法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