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考古材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下列选项中,材料与评述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材料

评述

A

辽宁绥中县东王岗台村发现商朝青铜器窖藏

说明商朝统治范围到达东北地区

B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发现大型宫殿、祭祀台、墓葬和贵族居住区等

反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

湖北大冶铜矿遗址出土了西周至汉代的古炼铜炉、铜渣和采矿的井巷支架

为研究当时的采矿和冶炼技术提供一手史料

D

战国冶铁遗址不仅分布于秦、齐等七国统治区域,在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有铁器出土

表明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已普遍使用铁器

A.A B.B C.C D.D

2.“鼎”是西周的青铜礼器。西周前期存在两套用鼎制度:周王室规定的天子九鼎,卿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的制度;另一套是五等爵制度,即公、侯用七鼎,伯五鼎,子男三鼎或一鼎。这反映出当时()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冶炼技术的进步 C.宗法观念的淡化 D.等级制度的严格

3.东周以来,周王室垄断学术文化的局面逐渐被打破,知识不再是贵族阶层的专属,转而趋向平民化发展,这一转变()

A.加速了政治集权体制的形成 B.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百家争鸣

C.导致了礼乐制度的彻底瓦解 D.说明贵族政治走向官僚政治

4.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承秦末之弊,国家财用不足、人民饥馑,天子的车驾无法备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相大臣只能乘坐牛车。在此背景下,汉朝廷所采取的措施是()

A.“事征四夷”“图制匈奴”B.“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察茂才尤异孝廉之吏”

5.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整理了以下材料。如此判断,其研究主题最可能是()

序号

内容

《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武帝初通西域,置校尉,屯田渠犁(位于今天的新疆)。”

敦煌悬泉遗址中,发现至少8枚汉简涉及朝廷在渠犁的屯田事宜。

《后汉书·西域传》:“(汉)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曰都护。”

A.汉朝对西域地区的经营 B.西域地区的民族关系

C.中原与西域的商贸往来 D.丝绸之路的经济作用

6.“中正”是九品中正制中对人才进行品评的官员。据学者统计,西晋时期担任各级中正且门第可考者共29人,其中出身自高门士族、一般士族者占总数的72.4%,东晋时期这一比例增加至93.5%。据此可知,当时()

A.官员素质提高 B.阶层流动受限 C.门第观念淡化 D.中央集权加强

7.魏晋时期,佛教徒充分肯定儒家的纲常伦理,以佛教的内容比附儒家的名词概念,如把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相配。这一做法()

A.推动佛学取得文化主导地位 B.促成三教合一局面最终形成

C.有助于减少佛学传播阻力 D.反映儒佛思想内涵本质相同

8.《骑马带猞猁双垂髻彩绘女俑》(如下图)出土于唐朝金乡县主墓,这一陶俑呈现的是唐代贵族妇女带着助猎的猞猁,身穿胡服,骑着骏马外出狩猎的场景。该陶俑可用以说明唐代()

A.习俗胡化已成为主流 B.妇女的政治地位提高

C.贵族生活的奢侈腐化 D.开放包容的文化气象

9.唐朝中期推行的一项经济制度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这一制度()

A.强化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可纳绢和布代役以保证农时

C.以资产差别为主要的纳税依据 D.以均田制的实施为前提条件

10.唐中叶后朝廷授予许多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侍中、中书令等宰相衔,号为“使相”。从玄宗朝到僖宗朝,使相的人数从8人增加到了60人。唐朝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拉拢藩镇维护统治 B.分割相权加强皇权C.创新制度提高效率 D.重用人才优化决策

11.以下材料可用于佐证宋代()

朝代

事件

北宋

宋仁宗欲任命张尧佐(张贵妃的伯父)当宣徽使,御史中丞包拯极力反对,“反复数百言,音吐愤激,唾溅帝面”,最后仁宗只得收回成命。

南宋

光宗朝时,皇帝左右的近臣、私臣屡次向光宗请求“恩泽”,光宗总是说:“朕倒好说,只恐谢给事(宰相谢深甫)有不可耳!”

A.君主权力的弱化 B.地方权力的加强 C.文官制度的特点 D.监察机制的完备

12.两宋时期,出现“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现象,如南宋绍兴二十九年,全国实收上供米367万石,其中江南东路、两浙路上供米205万石,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这一现象反映出宋代()

A.农民赋役负担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790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