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蜜蜂的病敌害及其防治技术.pptx

第九章 蜜蜂的病敌害及其防治技术.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章蜜蜂的病敌害及其防治

主要内容

·第一节蜜蜂病害概述

第二节蜜蜂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第三节蜜蜂细菌病害

·第四节蜜蜂真菌病害

·第五节蜜蜂病毒病害

第六节蜜蜂其它传染性病害

第七节蜜蜂的非传染性病害第八节蜜蜂敌害

第一节蜜蜂病害概述

蜜蜂病害对养蜂业的影响:

造成蜜蜂个体死亡,群势衰弱,或全群灭亡;

·不合理的药物治理措施,造成蜂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影响蜂产品的质量。

∴2002年欧盟以氯霉素含量超标为由,终止从中国进口蜂蜜。虽然2005年初恢复了中国对欧盟国家的出口,但欧盟成员国对中国蜂蜜存在排斥心理,在欧洲,受氯霉素事件影响,

中国蜂蜜成为“禁用抗生素”代名词,德国

超市订单中很多大型超市明确表示,不允许中国蜂蜜或含有中国蜂蜜的混合蜂蜜上架。

因此,加强对蜜蜂病害的研究,控制对药物的使用对蜂产品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蜜蜂病害的概念和分类

·侵染性病害:

由病毒、细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引起的

病害,如:蜜蜂麻痹病、白垩病、美洲幼虫腐臭病、欧洲幼虫腐臭病等;

侵袭性病害:

由寄生物引起的病害,如:蜂螨、蜂虱。

孢子虫等。

二、蜜蜂病害的传播途径

群内传播

病原物在蜂群内各个体间传播;一旦发现有较为严重的蜂群,应及时隔离治疗;

群间传播

病原物在蜂群之间传播:

盗蜂、雄蜂传播

采集同一蜜粉源、水源

人为换脾,混用蜂具;

三、症状

1.腐烂:幼虫;

2.变色:卵、幼虫、蛹、成虫;

3.畸形:蛹、成虫;

4.“花子”:子脾

四、诊断

1.临床诊断:观察蜜蜂的行为、体态、色泽、发病幼虫的气味、病蜂尸体的状态等;

2.实验室诊断:对病原物的形态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第二节蜜蜂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法

一、检疫

二、饲养管理技术防治方法和抗病蜂种的选

三、生物防治

四、药物防治

五、蜂场消毒

第三节蜜蜂细菌病

一、美洲幼虫腐臭病

1.病原

幼虫芽孢杆菌(Bacilluslarvae),革兰氏阳性菌。2.流行病学

感染机制:幼虫的消化道

√饲料

√巢脾

√人工的调脾

√雄蜂或盗蜂

3.症状

幼虫被感染后,在封盖后3~4天死亡,病虫体色变化明显,逐渐由正常的珍珠白变黄、淡褐色、褐色、直至黑褐色,病死的幼虫表皮很薄,易破,腐烂的幼虫尸体具有黏性,有鱼腥臭味,用镊子挑取,课拉成2~3cm长的细丝;

病虫尸体干枯后,呈黑色鳞片状,紧贴于巢房壁的斜下方,工蜂很难清除;

封盖巢房形成“花子”现象。

4.诊断

(1)根据症状诊断;

(2)微生物学检验;

5.防治方法

(1)清除病原,阻断传染源;

(2)药物治疗:四环素、红霉素、土霉素、链霉素等。

二、欧洲幼虫腐臭病

1.室峰政洲幼虫腐臭病发生简况

欧洲幼虫腐臭病(Europeanfoulbrood)是一种蜜蜂

幼虫病害,该病于1885年首次报道,目前几乎广泛发生于世界所有的养蜂国家。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初在广东省首先发现,20世纪

60年代初南方诸省相继出现病害,随后则蔓延全国。

蜜蜂欧洲幼虫腐臭病不仅西方蜜蜂感染,东方蜜蜂也

感染,特别是中蜂发病比西方蜜蜂严重。

2.蜜峰政洲幼虫腐臭病世界分布图

蜂房球菌(MellisocuccusPluton)

菌体形态:披针形,直径0.5~1μm,革兰氏染色阳性,常结成链状

或成簇排列。

培养特性:在一般培养基及好气的培养条件下,该菌不生长。

次生菌:感病的蜜蜂幼虫有许多次生菌,它能加速幼虫的死亡。

常见次生菌:

龙瑞狄斯杆菌(Buctriumeurydice),革兰氏染色阴性

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faecalis),生长结果引起酸味

蜂房芽孢杆菌(B.alve)),菌体杆状,革兰氏染色阳性

2.冤峰政洲幼虫腐臭病病原

3.蜜肆政洲幼虫腐臭病应状

发病虫龄

小于2d的幼虫易感染,病虫一般在4~5d死亡

病虫体色变化

乳白色(正常)一淡黄色黄色浅褐色黑褐色

虫体形态变化

饱满虫体→失去肥胖状态(气管明显)→塌陷→扭曲→

腐烂→千枯(无粘性,易清除的鳞片)

出死亡虫体气味

虫体腐烂时有难闻的酸臭味

4子脾情况

病害严重时,巢脾上“花子”严重

长期只见卵、虫不见封盖子

4发病高峰

南方发病高峰:3月初到4月中,即油菜花期到荔枝花期

8月下到10月初

(与蜂群繁殖高峰期相重叠,即与春繁、秋繁相重叠)

群势与欧幼病

同一条件下,群势小的蜂群发病速度比大蜂群快

(小群保温不良、虫多哺育蜂少饲喂不足、清理虫尸不及)

“自愈”现象

大流蜜期病害“自愈”原因:

1.群内待哺幼虫数量少,幼虫可获得充足的营养,健康发

文档评论(0)

阿弥陀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