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第一季度宏观政策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第一季度宏观政策报告

执笔人:张斌、朱鹤、盛中明

宏观:需求不足仍是当前主要挑战

运行环境:全球制造业景气程度回升,通胀压力犹存。国内广义财政支出增速小幅回升但仍低于当期名义GDP增速,社融增速保持低位。

运行特点:工业生产回升、出口回升和消费倾向回升三个亮点。名义GDP增速低于去年,经济增长获得感有待提升。房地产投资、公共设施管理服务相关基础设施投资进一步拖累全社会支出扩张和收入增长。

未来风险:收入和支出增长负反馈、房企暴雷、地方政府化债压力过大拖累支出、贸易摩擦增加。

应对措施:广义财政完成预算支出、降低政策利率扩大PSL、救房企、把握好化债节奏。

专题:债务增长与债务风险的平衡

过去20年政府(包括城投)、非城投企业和居民新增债务在全部新增债务中的占比大概是4:4:2。2012年之前的工业化高峰期,资本密集型工业企业举债投资是新增债务主力;2012年到疫情之前,平台举债投资、居民举债购房和消费是新增债务主力。疫情以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对新增债务贡献更多。

债务有三大功能:一是储蓄到投资的转换;二是跨期消费平滑,提高个人生活福利;三是创造金融资产与全社会购买力,全社会的债务创造越多,全社会的金融资产越多,全社会的购买力有更强支撑。

总量视角下,中国并没有创造过多的债务,债务增长并未创造过度的金融资产和购买力。这体现在近10年来中国平均较低的通胀率,以及频繁遭遇的总需求不足困境。

债务杠杆率不适合用于评价债务风险,合意的总量债务增速应该与实现2?的核心通胀目标相匹配。降低杠杆率和债务负担的出路在于低利率和通货膨胀,政府债务应该主动平衡私人部门的债务波动。

我国的居民和政府部门的偿债能力有保障,债务风险比较突出的是地方政府平台公司债务、房地产企业债务,以及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债务。

化解平台公司债务风险需要把握节奏,多管齐下。化解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仅依靠房企自身或者地方政府的力量完全不够,需要宏观经济管理当局出面解决,尽快解决。要尽早关注制造业和小微企业债务风险,避免这两个部门成为地方平台公司和房地产企业之后新的重大债务风险来源。

-1-

政策建议季度报告

政策建议季度报告

外部环境:全球经济小幅回暖,通胀压力犹存

2024年一季度,摩根大通全球综合PMI均值为52.1,较2023年四季度均值提升1.6个百分点;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50.3,较2023年四季度均值提高

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60.050.040.030.020.0美国58.0056.0054.0052.0050.0048.00

全球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

60.0

50.0

40.0

30.0

20.0

美国

58.00

56.00

54.00

52.00

50.00

48.00

46.00

44.00

42.00

40.00

38.00

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PMI

2017-032017-062017-092017-122018-032018-062018-092018-122019-032019-062019-092019-122020-032020-062020-092020-122021-032021-062021-092021-122022-032022-062022-092022-122023-032023-062023-092023-122024-03图

2017-03

2017-06

2017-09

2017-12

2018-03

2018-06

2018-09

2018-12

2019-03

2019-06

2019-09

2019-12

2020-03

2020-06

2020-09

2020-12

2021-03

2021-06

2021-09

2021-12

2022-03

2022-06

2022-09

2022-12

2023-03

2023-06

2023-09

2023-12

2024-03

数据来源:WIND,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

大宗商品价格整体平稳,国际原油价格转跌为升,粮食价格继续回落。一季度末CRB大宗商品价格综合指数为531.5,较上年末上涨3.0%。其中,油脂价格指数大幅下降高达12%,工业原料上涨1.1%,金属则小幅回落0.7%。一季度,国际能源价格走势出现分化,石油价格较快回升,天然气、动力煤价格下降。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升至91.45美元/桶,较上年末上涨了12.1%;但一季度末的动力煤和天然气价格均较上年末下降了15%左右。国际农产品价格在经历了上年末的短暂上涨后在今年一季度再次回落。CBOT大豆、小麦和玉米价格分别较上年末回落了8.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