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PAGE1
四川省2022—2023学年普通高校对口招生
第二次全省联合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30分)
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B[A项,应运而生(yìng);C项,鬈发(quán);D项,佣金(yòng)]
2.C(A项,遴选;B项,干燥;D项,高屋建瓴)
3.B[句(1)要求在“宁可”“宁愿”两个词语中选择,作为表示取舍关系的关联搭配是“宁可……不可……”或“宁愿……不愿……”。后面的句子用的是“不可”,从关联搭配的习惯来看,这里应当选择“宁可”。“品性”指品质性格,重在“性”,强调性格、性质;“品行”指有关道德的行为,重在“行”,强调行为。句(2)中的“温和”是人的性格特点,故选“品性”。“鉴于”与“由于”,从表原因的角度看,用法基本相同,“鉴于”有“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的用法,“由于”没有,句(3)中的“去年江水泛滥的教训”是“采取措施”的前提,应选择“鉴于”]
4.D[A项,屡试不爽:指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此处望文生义。B项,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C项,面目全非:指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多含贬义),此处应改为“面目一新”。D项,讳莫如深:指把事情瞒得很紧,符合句意]
5.D(A项,“从用起来才是对文物最好的保护为出发点”句式杂糅,把“从”改为“以”;B项,不合逻辑,树影、月光不能发出沙沙声;C项,“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有歧义)
二、(共9分,每小题3分)
6.B(这是与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的想法和做法一致的思路,不属于传统认识)
7.D(误解了“施工过程中就必须改变坝的位置”一句,施工过程中改变位置不等于大坝建成后移位)
8.A(文章意在指出一味修建水坝的弊端,提出应更换思路,全方位考虑水利建设,而不是说建大坝的意义,故B项错误;修建大坝会人为诱发地震,不以原地质构造为前提,“地震活动性很高、地质构造运动活跃”是加剧诱发水库地震的因素,故C项错误;从“终于……开始承认”来看,“五十年代中国三门峡水库的积极倡导者们”很迟才认识到水库大坝的危害,故D项错误)
三、(共6分,每小题3分)
9.D(岁:一年)
10.A(A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翻译成“的”。B项,第一个“焉”是语气词,没有实际意义;第二个“焉”是兼词,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于此,从这里”。C项,第一个“其”,代词,他的;第二个“其”,表猜测语气,大概。D项,第一个“而”表修饰,不译;第二个“而”表并列,译成“和”)
【参考译文】
中国的古董,永乐年间的陶瓷器,是报恩塔。这座塔建于永乐年初,没有明成祖开国时的人力物力,开国的功勋号令和足以吞下此塔的胆识智慧是不足以建成它的。
塔中上下有金刚佛的金身千百个,每一个金身都是由数十块琉璃砖砌成的,衣服上的皱褶不差半分,面目不差分毫,须发眉毛飘忽,榫头和榫眼十分合适,简直像是用鬼神之力建造的。听说烧制成功时有三座,其中一座成功,另外两座埋了起来,用编号标记它们。如今塔上有一块砖损毁,就立刻报告工部,重新制作一块砖补上,就像塔自动生长出来的一样。
每夜必定会在塔中点上灯,一年能消耗若干斛油。天气清朗,云雾缭绕,飘飘然然,有奇怪的光影在塔顶出现,像是被香火环绕,整整半日才散去。永乐年间,有蛮夷之国数百个,皆是语言不通。但他们一旦看到报恩塔,必定回国大力称赞,说这是四洲之内绝无仅有的。
第Ⅱ卷(共120分)
四、(共20分)
11.(6分)
(1)中国的古董,永乐年间的陶瓷器,是报恩塔。(3分)
(2)每夜必定会在塔中点上灯,一年能消耗若干斛油。(3分)
12.(8分)
(1)“小朵娇红窈窕姿”写秋海棠花朵娇小、颜色红艳、姿态美丽;“独含秋气”写秋天开花;“暗中自有清香在”写自有香气。(4分)
(2)本诗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以秋海棠借指品行高洁的人。后两句中,“清香”喻指一种高洁的品德,“幽人”指高洁的隐士,这两句诗借赞美秋海棠,表现自己的高洁操守、淡泊情怀。(4分)
13.(共6分,每空1分)
(1)杨柳依依雨雪霏霏
(2)则必有我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羽扇纶巾樯橹(强虏)灰飞烟灭
五、(共34分)
14.(6分)
①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私人庭园里的花木是不自由的,是要献媚于人的(3分)。②运用对比,突出草是自由自在地生长的,是能普遍地受到大众的欣赏的,并印证了作者“草色青青,连天遍野,尤为和平可亲,大公无私的春色”的说法(3分)。
15.(6分)
①为了反衬早春不是那么可喜的一个时节,使自己后面所提出的观点更引起读者的兴趣(3分)。②使散文有了诗意,使行文活动自如,佐证了作者的观点(3分)。
16.(6分)
①“漏泄”一词表达了人们对春的好奇。对春天可能的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