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仁怀非彼仁.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此仁怀非彼仁

PAGE9

此仁怀非彼仁怀

王显才

①、《宋史·地理五》:“武都城大观三年建滋州,置承流、仁怀两县。宣和三年废州为武都城,以仁怀为堡,承流县并入仁怀”。

②、道光二十年(1840)《仁怀直隶厅志·建置》(卷之一,第二页):“大观三年建滋州,领承流仁怀两县,此仁怀之名所由始也。宣和三年废州为武都城,以仁怀为堡,承流并入焉,隶潼川路”。

③、《仁怀直隶厅志·古迹》(卷之二,第三十二页):“废滋州,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土城里,亦名瓷城”。

④、《仁怀直隶厅志》(卷之三,第二十二页):“复兴场三十里,本名旧仁怀”。

⑤、《仁怀直隶厅志·场市》(卷之三,第五五、五六页):“复兴场,即旧仁怀,距城三十里,二五八(场)期”。

⑥、光绪二十一年(1895)《增修仁怀厅志·古迹》(卷之二,第一页):

“厅之复兴场即仁怀县旧治,宋废县为堡,以巡检管辖”。

“废磁州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今之土城场,一名武都城即是”。

以上这些引文所指仁怀旧址,即是指北宋大观三年(1109)所建仁怀县的治所,即今天赤水市的复兴场,复兴镇政府所在地。

北宋大观三年(1109)所建磁(滋)州的治所即是今天的习水县土城场(镇)。

⑦《宋会要辑稿·蕃夷五》:大观“三年六月八日,诏以泸州人王忠顺纳土所建曰纯州,县缺所建州曰滋州,倚(廓)【郭】县曰承流”。

1990年至1996年间出版的“赤、习、仁”三市(县)志书都说北宋大观三年建滋州所领仁怀、承流二县中,承流县为州县同治。

既如此,那么承流县治所土城就不会在北宋大观三年所建仁怀县地盘上,而只能是在承流县地盘上,这样,以地理位置和地形推之,北宋大观三年所建仁怀县的南(偏东)端,也就是接土城方向一端的边缘,就不会超过今日之土城场(镇)(请看赤水、习水、仁怀三县、市地图。考历史地理问题,不看地图无异于瞽也)。因此,可以认为,北宋大观三年(1109)所建仁怀县,无论是治所、地域,都没有抵达今日之仁怀市。承流县的地域是否有今日之仁怀市的某些地域,那就不知道了。

再说,就算承流县不是与滋州同治,因为仁怀县的治所在复兴场,所以今日之赤水市必是大观三年所建的仁怀县,承流县就只能是往今日之习水、仁怀县方向靠了,所以今日之仁怀市仍然没有北宋大观三年所建仁怀县的地域,如果今日之仁怀市广大地域也是北宋大观三年的仁怀县,则承流县的地域就必是今日之桐梓一带或者是古蔺叙永了,大概不会是这样吧。

根据以上引文,仁怀、承流两县都只存在了十二年(1109至1121)就合并为仁怀堡了。“以仁怀为堡,承流县并入仁怀”,说明仁怀堡的治所仍设于今天的复兴场。

《增修仁怀厅志·建置》说:“九年移县治于生芥之亭子坝,以遵义府通判分驻留元坝为厅”。这里的“为厅”即是说雍正九年已经是厅了。但是这种厅只能是后来所说的散厅,即县级厅,否则就不会有乾隆四十一年(1776)的改直隶同知(升格为直隶厅)。

从仁怀厅与仁怀县“分疆”到乾隆四十一年改直隶厅,其间相距三十八年。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平播后设立的仁怀县,地域辽阔,大约相当于今赤水、习水、仁怀三县、市。相对于北宋大观三年(1109)建置的“小仁怀县”,本文笔者把它称为大仁怀县。

乾隆三年“分疆”后,仁怀厅的三个里有多大呢,《增修仁怀厅志·建置》下有一篇《仁怀三里疆域记》,其中所说的首里(又称仁怀里)及河西里自不必说,惟土城里(又称土里),一则因为其地域相对很广大,二则有很大一部分不在今天赤水市的范围而在习水县范围,所以特别提出来说一说。

《仁怀三里疆域记》说:“土城里,东皇场、图书坝等处第一甲,猿猴镇、葫市场等处第二甲,土城等处第三甲,唐朝坝等处第四甲”。

根据以上记载,土城里的东缘抵达图书坝(今习水县政府所在地以东大约七公里)

《仁怀直隶厅志·幅员》说“南至板桥河交仁怀县二郎里界三百六十里”,“水路西南至岔角滩交仁怀县界三百八十里”。

这里说的二郎,结合“三百六十里”来看,应是今习水县桑木镇东南接近今仁怀县边界的二郎。岔角滩在今习水县的习酒镇(集镇)。二郎里的边界靠今赤水方向抵达何处虽没有详细记载,但以岔角滩与图书坝的位置来判断,应大约在今习水县的下马田及朝房一带。

如此观之,当时的土城里,除了在今赤水市范围里的一部分外,还占据了今习水县地域的几乎一半(或者说一小半)。

这就可以知道,仁怀厅的三个里,与“新仁怀县”(厅志中也有“新县”的称谓)的七个里,其幅员面积几乎持平,即便有所差别也不是很大。所谓“十之三”的说法,是说十个里,分了三个里,是以里数言之,并非指实有地域面积。

今赤水市、仁怀市面积分别为1801平方公里、1788平方公里。

文档评论(0)

151****25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