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新奥法施工安全管理指导书.doc

  1.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TOC\o1-3\h\z\u1、概述 1

1.1隧道新奥法施工工程简介 1

1.1.1施工工艺 1

1.1.2工艺流程 3

1.1.3依托工程概述 3

1.2合用范围 4

1.3编制依据 5

1.3.1国家法律法规 5

1.3.2国家标准及行业技术规范 5

1.3.3设计、建设、监理单位执行文献 5

1.3.4公司内部规章制度 5

2、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6

2.1隧道新奥法施工危险源辨认与风险评价 6

2.2重大危险源清单 11

3、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管理 12

4、安全过程控制 13

4.1作业准备 13

4.1.1作业许可手续准备 13

4.1.2施工进度计划 13

4.1.3人力资源计划 13

4.1.4材料与设备计划 14

4.1.5准备工作检查验收 16

4.2作业实行 17

4.2.1洞口边仰坡开挖及防护 17

4.2.2洞口段辅助施工措施施工 20

4.2.3洞身开挖 22

4.2.4洞内运送 29

4.2.5初期支护 31

4.2.6监控量测 35

4.2.7超前地质预报 36

4.2.8整平层或仰拱施工 37

4.2.9防水层施工 38

4.2.10二次衬砌施工 40

4.3检查验收 44

5、应急处置 45

5.1应急预案体系 45

5.2应急反映组织机构 46

5.2.1成立应急工作小组 46

5.2.2组织机构和职责 47

5.3事故报告 48

5.4应急处置 48

5.5事故调查解决 54

5.6应急培训与演练 54

6、附件 55

6.1依托工程特点、工程环境(气象、水文、地质) 55

6.2工序安全检查表 56

7、指导书管理 77

7.1指导书编制管理小组 77

7.2指导书连续改善 77

1.概述

1.1隧道新奥法施工工程简介

1.1.1施工工艺

新奥法是应用岩体力学理论,以维护和运用围岩的自承能力为基点,采用锚杆和喷射混凝土为重要支护手段,及时的进行支护,控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弛,使围岩成为支护体系的组成部分,并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量测、监控来指导隧道施工和地下工程设计施工的方法和原则。

新奥法施工中重要的开挖方法涉及以下几种:

全断面法:全断面法洞身开挖循环进尺可按2.5-5.0m控制,实际施工时应根据围岩状况及钻眼机具的钻孔深度拟定,重要合用于Ⅱ-Ⅲ类围岩或节理发育的围岩和当Ⅳ-Ⅴ围岩开挖断面最大跨度大于13m时。

图1全断面法施工顺序

台阶法:台阶法洞身开挖循环进尺宜按1.5倍的钢拱架间距进行;上下台阶间距:软弱围岩宜采用微台阶(上、下台阶间距取3-5m),以保证初期支护及时封闭成环;一般地段采用长台阶法(上、下台阶间距取60m以上)以避免上、下台阶施工作业的互相干扰。重要合用于Ⅱ-Ⅲ类围岩或节理发育的围岩和当Ⅳ-Ⅴ围岩开挖断面最大跨度大于13m时。

图2台阶法施工顺序

台阶分部法:台阶分部法的循环进尺、上、下台阶间距取值同台阶法。重要合用于一般土质围岩地段且掌子面自稳能力较差时。

图3台阶分部法施工顺序

单侧壁导坑法:重要合用于围岩较差、跨度大、埋深浅、地表沉降需要控制的地段和小净距隧道。中壁墙的拆除必须在初期支护封闭成环和围岩稳定后进行。

图4单侧壁导坑法施工顺序

双侧壁导坑法:重要合用于浅埋大跨度隧道及地表下沉量规定严格而围岩条件很差地段。

图5双侧壁导坑法施工顺序

1.1.2工艺流程

隧道新奥法施工内容重要为:施工准备→地质预报→测量放线→洞口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洞口段辅助施工→洞身开挖→出渣运送→初期支护→监控量测→整平层、仰拱施工→防水层施工→二次衬砌施工。

1.1.3依托工程概述

本指导书依托湖北恩来恩黔高速公路第二协议段中交二航局陈家坡隧道施工编制。

陈家坡隧道为一座上、下行分离的四车道高速公路隧道。本隧道起讫桩号左线ZK35+929.9-ZK37+770,长1840.1m;Ⅲ级围岩666.1米,Ⅳ级围岩934米,Ⅴ级围岩290米;右线YK35+930-YK37+774,长1844米,Ⅲ级围岩617.1米,Ⅳ级围岩902.9米,Ⅴ级围岩324米;洞内为沥青混凝土复合式路面,隧道走向呈东北~西南向。隧道左线纵坡为-2.487%,-3%;隧道右线纵坡为2.5%,-3%(沿路线前进方向上坡为正)。

隧道左右线间距约32m,其中进口约14.2m,出口约21.7m,左右线均为下坡。全段设立了3处人行横洞、2处行车横洞及4处紧急停车带。隧道衬砌内轮廓采用半径为5.5m的单心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王水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前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