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试验目的
学握空气在一般和强化传热管内的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方法,了解影响传热系数的因素和强化传热的途径。
把测得的数据整理成Nu=BRe“形式的准数方程式,并与教材中相应公式进展比较。
了解温度、加热功率、空气流量的自动掌握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装置与流程
本试验装置流程如下图,试验装置由正气发生器、孔板流量变送器.变频器、套管换热器及温度传感器、智能显示仪表等构成。装置参数如表所示:
3
1一风机2—蒸汽发生器3—孔板流量计4一压差传感器5—一般套管换热器
n*J;符号单位备注紫铜管规格①19X15mm,即内栓为16mm,有效长度为980mm,冷流体流虽范開为3~16n?/h。6—强化套管换热器 ti,t2,t2\TiTT,,Twi,Tw2,Twf
n*J;
符号
单位
备注
紫铜管规格①19X15mm,即内
栓为16mm,
有效长度为980mm,
冷流体流虽范開为3~16n?/h。
冷流体流最
冷流体进II温度
V
ti
m3/h
°C
一般管冷流体出11温度
t2
°C
强化管冷流体出11温度
ty
°C
蒸汽发生器内蒸气温度
Ti
°C
一般热流体进II端壁温
Twi
°C
一般热流体出11端壁温
TW2
°C
一般管外蒸气温度
T
°C
加强热流体进11端壁温
Twf
°C
加强热流体出丨|端壁温
几2‘
°C
加强管外蒸/(温度
T,
°C
空气一水蒸气换热流程:來自蒸汽发生器的水蒸气进入套管换热器,与被风机抽进的空气进展热交换,冷凝水经排出阀排入盛水装置。空气经孔板流最计进入套管换热器的内管(紫铜管),流量通过变频器调整电机转速到达自动掌握,热交换后从风机出II排出。
留意:本试验中,一般和强化试验通过管路上的切换阀门进展切换。
三、根本原理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人量状况2承受间壁式换热方式进展换热。所谓间壁式换热,就是冷、热两种流体之间有一固体壁面,两流体分别在固体璧面的两侧流淌,两流体不直接接触,通过固体壁面(传热元件)进展热臺交换。
本装置主要争论汽一气综合换热,包括一般管和加强管。其中,水蒸汽和空气通过紫铜管间接换热,空气走紫铜管内,水蒸汽走紫铜管外,承受逆流换热。所谓加强管,是在紫铜管内加了弹簧,堀人了确定粗糙度,进而堀大了空气流淌的湍流程度,使换热效果更明显。
空气在传热管内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如下图,间壁式传热过程由热流体对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固体壁面的热传导和固体壁面对冷流体的对流传热所组成。
间壁式传热元件,在传热过程到达稳态后,有
Q=mm(I]-T2)=m2cp2(t2-1J=?A(T-gv)M=EA?(t\V-tL
=KAAtmm (1)
式中:Q—传热屋,W:
mi—热流体的质帛:流率,kg/s;cpi一热流体的比热,J/(kg-*C):Ti一热流体的进II温度,°C;
T2一热流体的出II温度,?c:g—冷流体的质量流率,kg/s;
Cp?—冷流体的比热,J/(kg-*C);
ti一冷流体的进11温度,?C:
t2一冷流体的出「I温度,°C:
血一热流体与固体壁而的对流传热系数,W/〔m”?°C〕:
A!一热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枳,m2;
〔T-TWL~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C:
他一冷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W/〔m2-*C〕:
A2一冷流体侧的对流传热面积,m2;
〔如-tL一固体壁而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K-以传热面枳A为基准的总传热系数,W/〔m2-*C〕A—传热面枳,m2:
Atm-冷、热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C
热流体与固体壁面的对数平均温差町由式〔2〕计算,
〔T_T〕=⑴- 〕-⑴-丁呦〕
ln^-^
式中:血一热流体进II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r:
TM —热流体出II处热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固体壁面与冷流体的对数平均温差町由式〔3〕计算,
(3)
式中:Uvi一冷流体进II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tg—
冷流体出丨|处冷流体侧的壁面温度,°C。热、冷流体间的对数平均温差可由式〔4〕计算:
(T-tj-⑴-tj
IT]—t°
In———-E—t]
(4)
冷流体〔空气〕质量流最g町由式〔5〕计算:
叫=7p°
〔5
〕
式中:V,-—空气实际体积流量,m3/s,
pQ一一空气在孔板处的密度,kg/m3o本试验中內即为空气在进□温度卜对应的密
度。
注总:空气在无纸记录仪上显示的体积流量,与空气流过孔板时的密度有关,考虑到实际过程中,空气的进II温度不是定值,为了处理上的便利,无纸记录仪上显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热力管网直埋管道施工方案.doc
-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自然资源》单元试卷及答案.pdf VIP
- 2025年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生物和栖息地》单元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题A(附参考答案)(2022新版).pdf VIP
- 萌宠学 见面课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全册).pdf VIP
- 新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doc
- 全国自考《学前儿童游戏指导》全真模拟题(八).doc VIP
- 认知战研究的多学科视角分析.pptx VIP
- 全国自考《学前儿童游戏指导》全真模拟题(七).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