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pptx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3).ppt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学目标习1.理解词作内容、题材,准确诵读作品;2.体会作者在词中抒发对亡妻的思念之情;3.品读鉴赏,学习虚实相生的手法。作者简介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元丰三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dān]州。宋孝宗时追谥“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是全才式的艺术巨匠。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清新豪健,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背景解读苏轼十九岁时,与十六岁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天命无常,王弗二十七岁就去世了。这对苏轼是绝大的打击,其心中的沉痛,精神上的痛苦不言而喻。词题中“乙卯”年指的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其时苏东坡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年已四十。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整体感知:【思考1】这首词为“记梦”,在词中回忆梦境的句子是哪几句?【思考2】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从词中你读出了词人何种感情?【思考3】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层?整体感知:【思考1】这首词为“记梦”,在词中回忆梦境的句子是哪几句?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夜来幽梦忽还乡“幽”:梦境之缥缈朦胧。“忽”:千里归乡之快速,可见不过是一种虚幻不实的梦境。小轩窗,正梳妆。怎样的形象?怎样的画面?晨起临窗梳妆,娇美可人。情态容貌,宛若当年。小室夫妻乐景,和美温馨。历经沧桑,难忘日常。看似梦境,实际是恩爱夫妻平居生活的生动写照。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为何无言?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胜,全在于此。整体感知:【思考2】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从中你读出了词人何种感情?(千里)孤坟、(明)月、(短)松冈阴冷凄凉深挚思念孤寂哀伤整体感知:【思考3】这首词的线索是什么?可以分为几层?全词以梦为线索分为三层:梦前思念——相思成苦梦中相逢——因思成梦梦醒悲凉——无限怀念赏析情感:词中包含四种“隔”,作者用以表达自己对妻子深切的思念,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生死,是一种“隔”;妻子葬千里之外的故乡,是一种“隔”;岁月沧桑,即使相逢也认不出,又是一种“隔”;梦中还乡,千言万语无从谈起,还是一种“隔”。死别之悲,独处之苦,世路之艰梦前:十年生死两茫茫……鬓如霜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此情无计可消除)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惟有泪千行。(此时无声胜有声)梦后: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此恨绵绵无绝期)这首词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内容层层推进,引出梦中相遇,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手法探究:词人用哪些手法来抒发内心的无限悲情的?选用典型的意象;现实与梦境交织,虚实相生;以虚映实,虚中见实。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虚写:1.虚幻世界和梦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也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虚幻之景。2.想象和回忆。《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铃》一词,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诗歌题材悼亡诗悼亡诗,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西晋文学家潘安,美姿容。据说驾车走在路上,女人们无不为之倾倒,“皆连手萦绕,投之以果”,掷果盈车。但是,他和妻子情深意笃。二十四岁结婚,五十岁妻子不幸死亡,夫妇和睦相随二十六载。潘安悲痛之极,为她服丧一年,期满赴任作《悼亡诗三首》。“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睹物思人,抚衿长叹,徘徊墓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were1111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音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