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VIP

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一轮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高考历史一轮课时练习:唐代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单选题

1.唐代政事堂“合中书门下之职”,两省作为“机要之司”的职权被集中到了政事堂。但是为了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中书、门下最重要的官员中书舍人和给事中参与决策的职权得以保留。政事堂制度(???)

A.打破了三省六部制的程序性 B.提高了行政效率

C.加强了对皇权的制约 D.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2.唐初,开始出现“不缘曹司、特奉制敕”,并直接“入奉天阙”的使职差遣制度。到开元年间,使职人数增加一倍,所掌政务扩大到观察、转运、盐铁、度支、团练等,世人评价:“为使则重,为官则轻。”这一变化说明了

A.行政效率的提高 B.地方行政制度的异化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科举制度的重大变革

3.唐代实行三省制,凡有制敕下发,先经门下,认为不当者可以封还重拟,需要修改者直接批注退回,具体由给事中操作,“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这种做法(????)

A.使君主的权力受到相权的严重制约 B.表明君主专制已达到顶峰

C.利于中央各部门分工协作提高效率 D.使皇权受到决策程序的制约

4.唐朝皇帝加尊号时,常以“公议”来显示其合理性。而大臣则强调皇帝个人行为要顾忌群臣公议。作为百官之首的宰相也应接受公议的监督,顺应与申明公议是对宰相的职责要求。这反映出唐代(???)

A.国家监察体制日趋完备 B.士大夫的政治影响力较大

C.民间舆论影响政府决策 D.政治决策的民主色彩浓厚

5.唐玄宗时期,政事堂更名“中书门下”,并附设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作为僚属秘书机构,皇帝下发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这一调整(???)

A.有助于宰相权力扩大 B.有助于防范官员权力滥用

C.促进政府决策民主化 D.提高了决策机制的效率

6.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三省长官在中书门下举行联席会议确定军国大事。高宗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文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进入中书门下,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7.有学者指出,“唐世宰相,名称尤为不正”,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尚书仆射、参知政事,“其名非一,皆宰相也”,这样往往是“有宰相之职,而无宰相之权;有宰相之权,未必有宰相之责”。该学者意在说明,唐代宰相的演变(???)

A.保障了吏治的清明与行政的高效 B.有效促进了唐中央行政的合理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位的局面 D.实质是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的产物

8.自隋朝为了加强对尚书令的牵制,启用皇帝最为信任之人,其任命就多了份特殊性。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位,因为他曾任尚书令一职,“其后人臣莫敢当”,久而久之尚书令演变成一个荣誉的职衔,于是尚书仆射成为了实际上的尚书省长官。公元662年,唐高宗下令废除尚书令一职。这一现象(???)

A.维护了君主专制 B.制衡内朝势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维护国家统一

9.某学者这样评价一种政治体制:“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材料中的“它”是指(???)

A.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10.据《旧唐书》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祎之(凤阁侍郎)……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对此现象认识准确的是(???)

A.武后乾纲独断 B.丞相形同虚设 C.监察权力突起 D.中枢运作异变

11.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据此可知,钱穆认为宰相制(???)

A.在汉代时期权力至上 B.经历了从相权独揽到共议国事

C.在唐代时期权力上升 D.经历了从宰相专权到皇帝专权

12.唐肃宗以来,翰林学士用白麻纸书写的诏敕号称“内命”,中书门下用黄麻纸书写的诏敕号称“外命”,都具有法律效力。翰林学士院的“内命”不经中书门下而直接向下传达。这一制度设计(???)

A.避免了政府决策失误 B.削弱了中书门下的权力

C.有利于加强皇帝权力 D.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效率

13.唐太宗时期,尚书省长官拥有参与朝廷最高级别的政治会议的权力,可以发布最高行政指令、监督各地方官府执行中央命令的情况。由中书省制定,经过门下省审批通过的各项文书,最终也由尚书省负责实施。由此可见,当时的尚书省(???)

A.可以驳回不妥诏令 B.已严重威胁到君主权力

C.与中书省分庭抗礼 D.属于国家中枢行政机构

14.唐承隋制,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书,中书省有六位中书舍人,起草诏书时,他们必须“各执所见,杂署其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