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pdfVIP

2023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二模语文试题.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编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

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

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怀疑、追索的心理状态。问题意识是推动研究

的关键。《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引而不发、点到为止,或笑而不答,

或提供机缘让学生辩难并就相关议题进行体会,这些问答言简意赅、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老子》更重视的是否定性思维的智慧。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

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章)减损知、欲、有为,才能照见大道。

换言之,真正的问题意识,须从否定入手,一步步减损掉对外物占有的欲望及对功名利禄

的追逐与攀援,一层层除去表面的偏见、执着、错误,穿透到玄奥的深层去。孔子与老子

不同的提问方式、问题意识,也恰恰构成互补的关系。宋代理学发达,形成了突出的理性

精神,它主张不宗经、不唯圣,独立自断,反对学术权威和学术专制,不盲目崇拜和附会

前人的学问观点。由此可见,中国哲学内部具有叩问、反思、怀疑、批判的兴趣与能力。

哲学家们不断地提出问题、辩论,这便构成了哲学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哲学史就

是问题史。然而在当下哲学研究中,有些学者不对所引证的社会事实发生的特定历史背景

和社会“场域”作出界定,随意把发生在不同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社会事实用“连根

拔起”的方式移入文本,进行碎片化的阐释。这样的研究方法是不合时宜的,因为不同历

史时期的哲学有自己时代的烙印,是对自己时代精神的呼应。探讨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与

方法论,首先应以钱穆所说“温情与敬意”的态度来看待我们研究的对象,不能居高临

下、简单粗暴地对待哲学史上的思潮、流派、人物与典籍。其次,应重视经典诠释中的追

问与创新,不应忽视对自己民族及文化传统中丰富的具有特色的解释学思想的分析与提

炼,这些思想也可以给西方提供某种借鉴与启示。总之,学者们应自觉培养“问题意识”,

以此引导研究不断深入,开创出中国哲学的新问题、新传统。

(摘编自郭齐勇《中国哲学史的问题意识与主体性》)

材料二:

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和归宿。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认为,“只要一门科学分支能提

出大量的科学问题,它就充满生命力;而问题的缺乏则预示着独立发展的衰亡或中止”。

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研究对象是物质性的,具有更多的确定性和一般性,即使存在

差异性,差异形成的因素大都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确定或排除。弗·培根就提出观察在科

学方法论中至关重要,并强调科学发展对实践的依赖。这对科学的迅速发展、近代科学的

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面对包罗万象的宇宙,要观察自己周围的一切事物是不

可能的,必然首先产生“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的问题,才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进而产生重大的科学发现。

在自然科学研究中,循序渐进地继承前人知识,特别是学习基础知识,对进入创造非

常必要。但是,从本质上来说继承与创造是对立的,学习和创造不能一脉相承。自然科学

的研究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和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并

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

途径。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的科学成就时曾反复指出,18~19世纪的

科学家们以为理论只是单纯归纳经验的结果,只是对以前理论的简单继承和推广,那是错

误的。他认为科学家必须从粘附在一些传统观念身上的清规戒律中解放出来,发扬这种发

自内心的“批判精神”,才能有所创造。1979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温伯格教授谈到科学

家必须具备的素质时也提到:“科学家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

接受书本上给你的答案,要去尝试发现与书本上不同的东西。”因为创造并不是学习的必

然结果,观察、继承并不必然地导致科学的发现,而问题的有无的确是本质性的因素。伟

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

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

文档评论(0)

xiadaofeik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606704600005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