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惯性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分解.ppt

原子惯性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及主要特点分解.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原子惯性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及重要特点自动化学院双控丰先家210972

目录引言原子陀螺仪原子陀螺仪的基本构造原子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原子陀螺仪的发展与现实状况原子陀螺仪的应用原子加速度计

引言自1910年初次用于船载的指北陀螺罗经以来,陀螺仪已经有100数年的发展史。伴随技术的发展,结合不一样物理效应的应用,相继出现了多种不一样构造的陀螺仪。从理论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是以经典力学为基础的陀螺仪,包括各类机械陀螺仪;二是以现代物理学为基础的陀螺仪,包括光学陀螺仪。不过伴随科技的不停发展与进步,这些陀螺仪的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了,于是,我们致力于发展更新型,精度更高的陀螺仪。

原子陀螺仪现代物理不停的发展,带来了量子力学、原子操控、现代光学等技术飞速进步。从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冷原子技术(1997年、诺贝尔奖)、原子光学技术(诺贝尔奖)等现代物理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获得突破,以原子作为敏感介质的精密测量得到了高度的关注。原子的能级性质、波动性质、自旋性质为精密测量提供了根据,现已应用于时间测量、频谱测量、重力测量和转速测量。原子的波动性和自旋性质成为了原子陀螺仪的物理机制,由此产生的原子陀螺仪也许代表了未来超高精度陀螺的发展方向之一,从而对未来惯性导航产生深远的影响。

原子陀螺仪采用原子陀螺的有关技术具有实现超高精度的、具有重力梯度赔偿和高精度时频基准的集成惯性导航系统,实现惯性导航的所有功能的潜力,这也是原子惯性导航系统成为未来惯性导航系统首选的重要原因。原子陀螺仪是以原子干涉仪为关键的转动测量装置,它运用原子干涉的Sagnac效应进行转动角速度的测量。原子干涉仪本质上是依赖于原子的波动性,由于原子的德布罗意波短,因此原子干涉仪可以进行诸多物理量的高精度测量,其中包括转动量。

原子陀螺仪的基本构造原子陀螺仪是一种波及光、电、磁、真空机械和控制的复杂系统,其关键技术是激光及其稳频控制技术、真空机械技术、信号提取和处理技术以及噪声处理等。

原子陀螺仪的基本构造原子陀螺仪的构造构成

原子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原子陀螺仪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原子波干涉的Sagnac效应的,与激光陀螺原理类似。Mach-Zehnder型原子干涉仪这是一种Mach-Zehnder型原子干涉仪,在这种类型的干涉仪中,一种1:1分束器将入射波分为均等的两份,然后运用反射镜分别使两束波变化方向,最终将它们在另一种1:1的分束器中重叠。

原子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原子干涉仪的状况与上述状况类似。它运用操控良好的激光光束实现原子的分束和反射。按照原子光学,分光器和反射镜分别由π和π/2脉冲来实现,如右上图所示,两个输出端的原子数与每次互相作用时的激光相位有关,该相位因两束原子受外场的作用而变化。例如,在最终的π/2脉冲之前沿着光束方向的加速使原子跑到光场的反节点中,导致两原子途径互相作用中包括由加速度引起的相位变化,如右下图所示,因此只要测出原子干涉把戏产生的相移,就能测出加速度的变化,它的辨别率至少比光纤高几种数量级。这里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干涉是原子内态的干涉,即体现形式是原子态的变化。原子干涉图有加速时原子干涉图

原子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当相对转动空间在垂直干涉面积上有一种转动角速度时,干涉仪的相移为式中,为波长,对于物质粒子该波长为德布罗意波长,,h为普朗克常量,m为粒子质量,为频率,上式也是Sagnac效应的基本公式,是运用Sagnac效应进行角速度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显然,原子陀螺仪属于角速率陀螺。

原子陀螺仪的工作原理下面,我们对原子干涉仪和激光干涉仪进行类比。当干涉物质为激光时,我们可以得到式中,c为光速。当干涉物质为物质粒子时,可以得到式中,为约化普朗克常量,上式即为原子陀螺仪的基本公式。

原子陀螺仪的工作原理假设干涉面积A相似,在相似的角速率下,原子陀螺仪与激光陀螺仪的相位比为式中,为激光的频率。由上式可知,假如将氦-氖激光与铯原子进行比较,在相似的闭合干涉仪面积和角速度状况下,原子干涉相移是激光干涉相移的6×1010倍,也即对应的原子陀螺典礼激光陀螺仪敏捷度的6×1010倍。

原子陀螺仪的工作原理不过由于光学干涉仪有自身的优势,如环形激光陀螺仪可以得到更好的分束和反射器件,或者光纤陀螺仪可以通过多圈的光纤增长干涉途径,由此可以得到更大的有效干涉面积,因此上述原子干涉仪在敏捷度方面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被抵消。Scully和Dowling基于量子力学的推导,考虑原子波传播过

文档评论(0)

132****57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0432333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