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专题研究 专题十三 改革与革命(课件)(1).pptx

2024四川中考历史二轮专题研究 专题十三 改革与革命(课件)(1).ppt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中考专题研究

第二部分

1线索梳理

2拓展设问

专题十三改革与革命

周年热点: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230周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165周年、俄

国十月革命爆发105周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70周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0周年

类别

史实

共同点

地主阶级

领导的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中国商

鞅变法;日本大化改新;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

(2)推动近代化的改革:中国洋务

运动;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1)确立封建制度的改革都推动

了国家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

(2)洋务运动、彼得一世改革都

主张向西方学习,都开启了本

国的近代化历程

线索1同性质改革的比较

类别

史实

共同点

资本主义

性质的改革

(1)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2)资产阶级改良的尝试:中国戊

戌变法(百日维新)

(3)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美

国罗斯福新政;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俄国、日本的改革,都推动

了国家转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

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

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百日维

新)、美国罗斯福新政都是在国

家面临重大危机下进行的改革

类别

史实

共同点

社会主义

性质的改革

(1)探索确立社会主义:苏俄新经

济政策、苏联模式;中国三大改造

(2)对原有模式调整的改革:苏联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改革开放

(1)新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都尊

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强调市场的作用,允许商品贸易(2)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三大改造和改革开放都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发展

项目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不同点

背景

清政府面临严重的统

治危机,内忧外患

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

治之下,对外实行锁国政策,严重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倒幕派结束幕府统治

农奴制严重制约俄国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性质

地主阶级的改革

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线索2同时期改革的比较

1.19世纪60年代改革的比较

项目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不同点

主要

内容

学习西方先进的科

学技术

推行殖产兴业、文明开

化等措施,全面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废除农奴制

结果

失败,未走上富国

强兵的道路,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成功,走上了资本主义

发展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但是,强大后的日本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成功,走上了资本主义

发展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

残余

相同点

(1)背景:国家面临危机

(2)目的:摆脱民族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3)方式:都是自上而下的改革

项目

苏联模式形成及苏联改革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不同点

目的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

业集体化;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

摆脱经济危机,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

国家现代化

主要

措施

(1)工业方面:通过两个

五年计划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农业方面:实行农业

集体化

(3)苏联改革都在农业、

工业等方面进行调整

以调整工业为核

心,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1)对内改革:实施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对外开放:形成“经

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

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2.20世纪三大改革

项目

苏联模式形成及苏联改革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不同点

特点

苏联模式重点发展重工业;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限制商品货币关系,否认市场的作用

加强国家对经济

的计划和指导

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

结合

影响

使苏联在短时期内实现了

工业化;苏联模式的弊端后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障碍;苏联改革未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使美国经济开始

缓慢复苏。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先河,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质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项目

苏联模式形成及苏联改革

美国罗斯福新政

中国改革开放

相同点

(1)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都注重调节生产关系

(3)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4)都对本国经济的发展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5)都利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人生风雪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果有遇到文件不清或断篇的或者需要转换文件格式的情况请联系我,会在第一时间帮你完成完整的文档。文档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人将尽快予以删除,谢谢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