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冬季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安徽省天一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冬季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一大联考

安徽省2023—2024学年(上)高一冬季阶段性检测

语文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

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

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

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抗美援朝文学成为新中国文学的磅礴开篇之一,它既孕育在新中国文学的母体之内,

又与新中国文学同步共生,对新中国文学产生过广泛的影响,它的爱国主义精神、英

雄主义激情,激励着刚刚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奏响了捍卫新中国的文化动员进行曲。

作为新中国面对强敌威胁时铁骨铮铮、依然挺立的精神表征和历史文献,尽管文学成

就参差不齐,却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思想和情感,至今人们还感怀它所折射出的民族

精神。

在战争期间和之后的许多年,抗美援朝文学作品大量散见于中国大陆各种报刊杂志,

其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可谓浩如烟海。学界的研究关注也远不匹配这场战争对当代

中国乃至世界政治的影响。长达70年的当代文学研究方法,以1978年改革开放为界,

分为前30年和后40年,有必要进行重新的认识、调整和反思。对于这些不同时段的

文学采取依时递变、互有区别的研究方式,本身就是历史意识和现代性意识的体现。

建立其文献学的规范史料学的基础,对其材料、现象、生产传播体制进行系统清理,

是研究当代文学前30年的关键,并对后40年的研究提供重要思想史资源。

感同身受的战争灾难体认,由眼前的烽火追思故乡田园,注入了民族荣辱和存亡的痛

切感受,成为战争环境中特殊的文学政治学。朝鲜战争在杀戮的同时,也裹挟着各种

异域文化碰撞于一个特定的时空,不同国家的军人,语言、肤色、种族、习俗、信仰

的诸多不同,各种文化相互碰撞,这种对战争灾难的体认跨越了民族和文化。另一方

面,对朝鲜锦绣河山的抒情叙事和意蕴象征,蕴含着游子视角的故园情结,融进了创

作主体艺术过滤的故国神韵,通过对审美对象的中国化,朝鲜镜像成为中国作家想象

祖国的潜意识书写。例如,表现中朝军民关系时,多通过日常生活叙事切入英雄主题,

与中国革命战争文学叙事具有异质同构特点。在刻画美军形象时,既与对侵略者的历

史记忆有关,又与东西方冷战对峙的国际格局相连,还与反对美国干预中国内政的民

族情绪相系。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战争文学,以一种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功利心态进入文学史视野。

作品与政治之间过度的胶着状态,使文学缺乏足够的审美距离和精神空间,以深化对

政治与人的探索。很多抗美援朝文学急切地服从于主流意识形态和战争政治的现实需

要,这样或那样地导致比较单一的人物塑造和雷同的情节模式,不少作品就战事写战

事,就过程写过程,只闻战地上号角齐鸣的多方厮杀,不见内心世界灵魂冲突的多端

激战。然而一个时代的文学,总有少数异己的存在,以一种边缘化的创作完成对机械

叙事文学的质疑与修正,一些富有探索性的作品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路翎作品的笔触

伸向人物灵魂的深处,在对人性内容的多样性探索中,作为被压抑的潜流延伸着“五

四”以来处在断续之间的“人学”传统,在当时充满政治斗争气息的文学格局中,蕴

含人性关怀和朦胧的战争文化思考。

(摘编自常彬《抗美援朝文学:民族精神的时代表征》)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富有爱国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激情,抗美援朝文学成为新中国的精神表征和

历史文献。

B.虽然抗美援朝战争早已结束,但是表现战争的文学创作以及对这类作品的研究并

未停止。

C.研究当代文学的关键是建立其文献学的规范史料学的基础、对其进行多方面系统

清理。

D.那些被打上鲜明的政治色彩和功利心态烙印的抗美援朝文学作品,缺乏对主流意

识形态的追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辩证看待抗美援朝文学,认为它孕育于新中国文学,又反作用于新中国文学。

B.文章在论证抗美援朝文学成为战争环境中特殊文学政治学时,从两个方面展开论

述。

C.文章第三段所举的例子,可以证明朝鲜镜像成为中国作家想象祖国的潜意识书写。

D.文章的

文档评论(0)

180****80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