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51单片机的多功能定时器.pdf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片机课程设计

第一章绪论

1.1系统背景

单片机技术及其发展特点

1.1.1

早期的单片机(SingleChipMicrocomputer单片微计算机)只是将CPU及

计算机外围功能单元(如I/O口、定时/计时器、UART、RAM、ROM等)集成在一

块芯片上。随着单片机技术的发展以及微处理器(MPU)技术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技术的发展,单片机集成了更多的用于控制目的的功能单元(如高速I/O口、ADC、

PWM、WATCHDOG、I2CBus-InterICBus、CANBus–ControllerAreaNetwork

Bus等),从而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单片微控制器(SingleChipMicrocontroller)。

图10一4所示的为MCS—51单片机片内总体结构框图。

单片机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部件,可分为单机应用和多机应用。单机应用是

指一个应用系统中只使用一个单片机,这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方式;多机应用是单

片机在高科技领域应用的主要模式。单片机的高可靠性、高控制功能及高运行速

度的“三高”特点必然使得未来的高科技工程系统将采用da单片机多机系统作

为主要的发展方向。图10一5所示的为典型的单片机系统原理框图。

第1页共15页

单片机课程设计

图10一4MCS—51单片机片内总体结构框图

单片机的生存周期相对于普通CPU而言非常之长,如MCS8051已超过15年。

以某类单片机(如8051/52)为核心,集成不同I/O功能模块的新单片机系列层

出不穷;而某些单片机更是突出了以功能分类的特点(如Microchip公司的PIC

单片机)。8位、16位、32位单片机共同发展也是当前单片机技术发展的另一

特点。

单片机运算速度越来越快,为提高单片机抗干扰能力和降低噪声,尽量不采

用提高时钟频率单一措施,而是通过调整单片机的内部时序、使用琐相环技术或

内部倍频技术等技术,在不提高时钟频率的条件下,使运算速度提高了很多。

图10-5典型单片机系统原理框图

低电压与低功耗是单片机技术的发展的另一个特点。采用最新的集成电路制

造技术,全静态设计使时钟频率从直流到数十兆任选,使功耗不断下降。PIC单

片机、Motorola的某些单片机等在这方面具有很强的优势。

为提高单片机系统的抗电磁干扰能力,使产品能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满足

电磁兼容性方面更高标准的要求,各单片机商家尽量采用低噪声与高可靠性技

术,在单片机内部电路中采取了一些新的技术措施,如增加了抗EMI电路、增强

了WATCHDOG的性能等。

为降低单片机产品的成本,广泛采用掩膜(MaskROM)、一次编程(OTP-One

第2页共15页

单片机课程设计

TimeProgrammable)和多次编程(MTP-MultiTimeProgrammable)单片机。过

去成熟的单片机产品一般采用掩膜型单片机,由于掩膜需要一定的生产周期,而

一次编程型单片机价格不断下降,使得近年来直接使用一次编程完成最终产品制

造更为流行。近年来,一次编程型单片机需量大幅度上扬,为适应这种需求许多

单片机都采用了在片编程技术(InSystemProgramming)。未编程的一次编程

芯片先焊在印刷板上,然后再其进行编程,解决了批量写一次编程芯片时容易出

现的芯片与写入器接触不好的问题。编程线与I/O线共用,不增加单片机的额外

引脚。而多次编程向一次编程提出了挑战,一些单片机厂商采用F

文档评论(0)

181****27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