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策略38页PPT.pptx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策略38页PPT.pptx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

的诊治策略

概述

种炎支原体肺处coplasma

Pneumoniaepneumonia,MPp是由肺炎支原体(myeoplasma

pneumoniae,MP)所引起

近年来,小儿MP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已成为儿童呼吸

道感染,尤其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病原体之

MP全球感染率达9.6%-66.7%。2007年MP的发生率

已是1999年的10倍

近几年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Pneumoniaepneumonia,RMPP)病例有逐年

增加的倾向

MP感染的概念

根据M感染后检测滴度结果可分为以下类型

隐性感染

初次感染,近期感染

既往感染

再感染(持续感染,或称反复感染)

混合感染(二重感染)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的定义

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正规应用大

环内酯类抗生素1周左右,患儿病情仍未见好转;

②患儿合并肺外多系统并发症,病情重(除严

重肺部病变外还伴肺外多系统损害);

③病程较长(3-4周),甚至迁延不愈,而且其

中相当一部分是重症支原体肺炎

日本学者最近提出了RMPP的定义为应用大环内

酯类抗生素1周或以上,患儿仍表现发热,临床症

状和影像学表现继续加重。

MPP发病机制

呼吸道上皮吸附作用:

MP被呼吸道吸入后,通常存在于纤毛上皮之

间,不侵入肺实质,通过细胞膜上神经氨酸受体

位点,吸附于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抑制纤

毛活动、破坏上皮细胞。

免疫学发病机制:免疫调节异常

MP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部分共同抗原,感染后可

形成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导致多系统免疫损害

RMPP病因与发病机制

1、患儿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

2、免疫机制

3、混合感染

4、误诊误治

5、黏液纤毛系统0C)损害

RMPP病因与发病机制

耐药机制

1、靶位改变这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或甲基化所致。

主动外排

M表型耐药:mef基因编码针对14、15元环大环内

酯类药物耐药,但对16元环大环内酯类及链阳霉素仍敏感

MS表型耐药:而msr基因编码针对14、15元环大环

内酯类及链阳霉素耐药,对16元环大环内酯类及林可霉

素仍敏感

耐药机制主要为基因编码一种特殊的细菌膜蛋白,该

膜蛋白通过耗能过程将药物排出体外从而阻止药物作用于

靶位点,以此降低药物的抑

3、药物灭活

RMPP病因与发病机制

免疫应答反应异常

免疫应答

RMPP

MPP

CD4+T细胞

CD8+T细胞

CD4+T/CD8+T

↓↓

CD3+/HLA-DR

CD3+/CD25+

IL-2

IL-2R

IL-5、IL-6、IL-8、

IL-12、IFN-y

血清N0和TNF-a

RMPP病因与发病机制

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

同时混合有细菌、病毒的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肺炎衣原体

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混合感染。

MP感染时亦可直接影响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患儿机

体的抗感染能力下降,一些条件致病菌亦会乘虚而入

RMPP病因

诊断治疗不及时

医生对P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体征

缺乏清醒的认识,按一般抗感染治疗疗效欠佳时不

能及时调整诊断及治疗思路,使病情延误。

临床上也常见有的医生对M肺炎了解不够,不

了解正确采血时间,常常于自然病程的7以内采血

检查MP抗体,结果是阴性时就想当然的认为一定不

是MP肺炎,单纯应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或抗生素不

断升级,导致病情延误

文档评论(0)

151****94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