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高考地理教材基础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课件.pptx

2024版高考地理教材基础练专题六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地域分异规律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节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教材知识萃取知识点49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

教材素材变式高寒草甸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每年夏季末期产生大量枯落物。高寒草甸采取季节性放牧,包括夏季放牧和冬季放牧。夏季放牧能够提升草地物种多样性,冬季放牧有利于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积累。据此完成1—2题。1.夏季放牧维持了草地物种多样性,主要是因为放牧可以A.增加土壤肥力 B.促进种子传播C.抑制优势草类生长 D.减少牧草天敌数量1.C由材料可知,高寒草甸每年夏季末期产生大量枯落物,说明夏季草类生长旺盛,少数优势草类在夏季迅速扩张,会挤占其他草类的生存空间和水肥资源。夏季牲畜的采食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草类的生长,为一些非优势草类尤其是杂类草功能群的生长提供较好的微环境,使得夏季草地物种多样性较高,C正确;夏季牧草生长条件较好,增加土壤肥力对维持生物多样性作用不大,A错误;夏季放牧使一些草类的种子没能成熟就被牲畜吃掉了,不能促进种子传播,B错误;牧草的天敌主要是食草类动物,夏季放牧增加了牧草天敌数量,D错误。答案

教材素材变式高寒草甸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植被类型,每年夏季末期产生大量枯落物。高寒草甸采取季节性放牧,包括夏季放牧和冬季放牧。夏季放牧能够提升草地物种多样性,冬季放牧有利于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积累。据此完成1—2题。2.冬季放牧有利于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积累,是因为冬季放牧改变了地表的A.热量 B.光照 C.风速 D.水分2.B由材料可知,高寒草甸夏季末期产生大量枯落物,冬季放牧时牲畜大量采食地上的枯落物,方便来年植物接受充足的光照,但只能改变光照条件,不能改变热量条件,A错误,B正确;地上枯落物增加了地表粗糙度,能减弱地表风速,冬季放牧后大量的地上枯落物减少,会减弱挡风作用,地表风速变大,土壤水分蒸发增加,土地变干,不利于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的积累,C、D错误。答案

教材素材变式视野拓展放牧过程中,牲畜的啃食、践踏等干扰了草地环境,改变了群落内物种的竞争力和环境条件,使群落类型和种群组成与分布发生变化,物种优势地位发生更替,从而引起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变化。放牧干扰对草地生态系统是一种常见现象,是推动草地生态系统进化和演变的外在驱动力,其利弊取决于干扰本身的性质、强度以及草地群落的结构特征,适度的放牧干扰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维持与保护。

教材素材变式东恰错为青藏高原内流区湖泊,周围没有明显的断层,形态大致呈圆形。湖泊岸线形态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密不可分。下图示意东恰错湖泊岸线及其变化。据此完成3—5题。3.按成因,东恰错湖泊属于A.断陷湖 B.坳陷湖 C.火山湖 D.海迹湖3.B据材料可知,东恰错位于青藏高原,周围没有明显的断层,湖泊岸线形态又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可推测该湖泊应是水平挤压坳陷积水形成的,A错误,B正确;火山湖一般位于火山口附近,C错误;海迹湖是原海域的一部分,因泥沙淤积而与海洋分开,形成的封闭或接近封闭状态的湖泊,一般位于海洋附近,D错误。答案

教材素材变式东恰错为青藏高原内流区湖泊,周围没有明显的断层,形态大致呈圆形。湖泊岸线形态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密不可分。下图示意东恰错湖泊岸线及其变化。据此完成3—5题。4.东恰错湖区的自然特征表现为A.北岸落差大 B.生物种类丰富C.南岸盐度高 D.地质灾害频发4.A据图可知,东恰错湖泊北岸岸线变化较小,说明地形坡度大,落差大;南岸岸线变化较大,说明地形坡度缓,A正确;南岸入湖河流多,会使湖泊盐度降低,C错误;东恰错地处青藏高原内部,气候寒冷,生物种类少,地质灾害少,B、D错误。答案

教材素材变式东恰错为青藏高原内流区湖泊,周围没有明显的断层,形态大致呈圆形。湖泊岸线形态与该区域的地质构造密不可分。下图示意东恰错湖泊岸线及其变化。据此完成3—5题。5.东恰错湖泊岸线的变化说明A.调洪功能增强 B.冰川融水增多C.牲畜牧草短缺 D.灌溉水源充足5.B据图可知,1990—2018年东恰错湖泊岸线向外拓展,说明湖泊面积变大。该区域降水较少,河流湖泊补给来源主要是冰川融水,湖泊面积增大,则说明冰川融水增多,B正确。东恰错位于青藏高原,属于内陆湖泊,对河流的调蓄功能较弱,A错误;冰川融水增多,说明气候变暖,应有利于牧草生长,C错误;咸水湖湖水不能用作灌溉用水,D错误。答案

教材素材变式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地质历史时期,四川盆地曾为古海盆。距今1.9亿年前,板块运动使四川盆地边缘隆起成山,被海水淹没的区域逐渐上升成陆地,四川盆地形成湖泊,称为“巴蜀湖”。此后气候趋于炎热干燥,盆地内形成了大量盐卤,并保存于地层当中,至今仍被开采利用。2000多万年前,受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影响,巫山东西两侧水系溯源侵蚀,共同切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xq9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